-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医生告诉你最便捷的办法——“B超”“彩超”“CT”,情况不重的打点滴、吃进口药,情况严重的留院继续观察。总之,医生成了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附属品,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退化了。华佗再世、扁鹊再生,难了。夸张一点说,医生运用的手段越现代,自身的医功却开始越来越退化。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一、为什么教师要文本细读 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老师们都应当问问自己,你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凭借,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究竟是如医生凭借医疗器械一般,靠着上网查阅,复制粘贴的方式寻找答案,还是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今天一切都那么现代化,上网查阅,教材解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稍加改动皆可以为我所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先进,使得我们教师缺少了“静悄悄地琢磨”文本的细心与耐心。还有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喜欢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析”。一旦离了这根拐杖,几乎寸步难行。 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教功——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这就引出了文本细读。二、什么叫文本细读1、概念的说明 从几年前开始,我们的教材解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涉及文本细读的方法,这里旧事重提,并不新鲜。但由于没有专门写过体会,于是还有必要“赘述”一番。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这里借来用于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和教学,探讨文本细读方法在教学中的适用性、可能性,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 首先来谈谈“文本”。“文本”是一种编织体。作为术语的“文本”,指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既然是“能指”,说明具有多种可能性,不同的“文本”由完全不同的“能指系统”构成,文学、应用文本用主要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层次性”是理解“文本”内涵的关键词。不论是文学文本还是应用文文本,只要是优秀的,它的能指系统就一定是立体的,多层次的。构成文学文本、应用文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内容形象、意蕴与意味等。 文本与课文不同。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因为入选教材、适应教学,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强调的是其“教学价值”。若求教学的精益求精,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唯此,备课时才能“游刃有余”。为达成这样的文本解读水平,教师的文本解读理应走向文本细读,就不应紧紧围绕课文来进行。唯此,文本解读的过程才会“高屋建瓴”。 接下来谈“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仔细地“阅读”。中国古代称道某人才华、智力过人,常常说他们读书“五行俱下”、“一目十行”,这都是形容读书之快,形容的是那些人天资出众。作为凡人的我们,不可效法。我们需要的是笨功夫的细读。所谓笨功夫,就是要慢读、细读,这是无数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的共同经验。像褒骨头汤一样,慢慢煨,细细炖,不温不火,熬出文本的味道和营养。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细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细读”的根本是立足于文本,也就是“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 写下《三国志》的陈寿和南朝的裴松之先后都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圣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名句,“破”一定有细读之意。歌德说:“我每年都要读几部莫里哀的作品……因为我们这些小人物不能把这类作品的伟大处铭刻在心里,所以需要经常温习,以便使原来的印象不断更新。” 写到这,你会说,我们小学教师多么辛苦,不可能也做不到每篇课文都细读。是的,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有必要细读,都要求细读。细读必须有一个物质前提——经典文本,好比我曾执教过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经典一般是指那些具有鲜明审美特性和典范意义的作品。从根本上说,解读经典就是读者通过对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pptx VIP
- SAC2200全地面起重机 - 三一集团.PDF
- 矿业权选矿学基础XXXX1021.pptx
- 22S702: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pdf VIP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x
- 政治学原理名著导读.docx
- 应用团体沙盘游戏有效改善中职女生寝室人际关系.doc
- 新质生产力热词解析产业发展新动能如何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课件PPT.pptx VIP
- 动脉采血-PPT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