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3. 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屈原的一组是(3分)(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5.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乐毅;乐毅;乐毅;乐毅;骑劫;(2) 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4分);?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4分);(2) 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4分);9. 根据文章第三、四段,概括乐毅失败的原因。(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温庭筠; 定 西 番
温庭筠
汉使①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⑴汉使句--追述汉朝使节往年的离别。汉使:指张骞。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这里是借对张骞的怀念,以表边疆人民怀念朝廷使节之情。
⑵攀弱柳--攀折细柳枝表示赠别。《三辅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⑶折寒梅--折梅花赠远人。《荆州记》:宋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指一枝春梅。
⑷上高台--征夫游子,常登高台,遥望故乡。《乐府诗集·临高台》解题: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
⑸千里二句--千里之外,玉门关一带还是春雪纷飞,雁已来而人未见来。; 定 西 番
温庭筠
汉使①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⑹羌笛二句--闻羌笛一声,愁思欲绝,月下独徘徊。羌笛:笛名。羌笛出于羌族,今甘肃一带,始为三孔、后有五孔,可吹五音。;作品评析;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 词的上下两阕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析,并简要概括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5分);11. 请简要赏析“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13. 结合情节,概括科洛托夫卡村村民的生活状态。(4分);14. 赛歌这一部分情节中,小说描写了小包工唱歌的场景,请联系全文简析其作用。(6分);15. 请分析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雅什卡的歌声的。(4分);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7. 作者为什么说《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背后,“恰恰是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6分);18.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19. 依据本文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解读《红楼梦》?(6分);七、?作文(70分);审题立意;中庸之道;折中;胡适在1956年对鲁迅的怀念,其实可以用鲁迅1927年的一段演讲来解释。鲁迅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鲁迅还说,胡适当年提倡“文学革命”,好比开窗,反对声浪是很高的;但钱玄同冒出来主张废掉汉字,好比拆掉屋顶,胡适的“文学革命”就少了阻力,白话文随后也渐渐流行了起来。胡适毕生致力于从体制内“开窗”,进退维谷之时,理当怀念毕生致力于“拆掉屋顶”的鲁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是改良的驱动力,鲁迅也确实是胡适的同路人。
;《头发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一一“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家》中的高老太爷;刚健有为;;每个对中国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的人都能举出中国人因循守旧的例子。对我们来说,中国人的因循守旧的确难以理解,除非我们明白了他们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住在北纬大约25。的中国乡村,人们按照常规,冬天不穿皮衣,夏天需戴草帽,若不是这样,那才怪呢!有的地区,只有到了非常冷的冬天才烧炕取暖,如果旅行者正巧赶上突如其来的“寒潮”,通常根本无法说服店主烧炕,因为烧炕的季节还没到!;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工匠不愿意采用新工艺,但最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