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献春-湖南中西医结合学会.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义 老年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随着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发病率明显提高,高龄人群发病率高达10%~20%,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致使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我院更是独具优势。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特发性震颤列为国家重点专科优势病种,指定我院作为组长单位牵头研究。 老年颤证相关疾病 老年颤证与颤病区别 老年颤证与颤病的区别 历史沿革 一、《内经》虽无颤证之名,但有颤证阐述。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 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 ●《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 “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 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 基础。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四、孙一奎进一步发展了颤证理论 ● 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外又指出:“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清上补下”。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 历史沿革 五、张璐进一步总结发展了颤证理论。 ●追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 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 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 颤动。 病因病机 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肝主身之筋膜”, 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 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抖摇动。其中又有肝阳化 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 不同病机。 西医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标准(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42(8):571~572)。 (1)核心诊断标准: ①双手及前臂明显且持续的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 ②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③或仅有头部震颤,不伴肌张力障碍。 鉴别诊断 3.鉴别诊断:主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生理性震颤、精神心理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红核性震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内科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脑病等)引起的震颤等。 帕金森病震颤: 主要为静止性震颤,可合并动作性震颤,手部搓丸样震颤和下肢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除震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 鉴别诊断 小脑性震颤: 主要为上肢和下肢的意向性震颤,常伴有小脑的其他体征,如共济失调、轮替运动异常、辨距不良等,而ET患者通常不伴有小脑症状。 精神心理性震颤:多在有某些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时出现,与ET相比,其频率较快(8~12 Hz)但幅度较小,有相应的心理学特点,去除促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 鉴别诊断 震颤分级 (二)证候诊断 老年颤证主要证型 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主要应当分辨标本、虚实,肝肾不足、气虚虚弱者 为虚,风、痰、瘀者为实,如虚实夹杂为病者,多为肝肾亏 虚、气虚不足为本,风痰瘀为病之标;临床上以本虚标实者 多见; 证候诊断 3.阴虚风动证: 肢体、头部震摇不止,震颤日久,伴头晕眼花,腰酸耳鸣,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舌质淡或红、苔白少或无苔,脉弦细。 3.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益肾,柔肝熄风。 推荐方药:三甲复脉汤合大定风珠加减。龟板、珍珠母、生龙齿、朱茯神、酸枣仁、刺蒺藜、当归、白芍、生地、麦冬、炙甘草、僵蚕、全蝎等。 中成药:浓缩杞菊地黄丸、羚羊角胶囊、天麻钩藤颗粒或天麻类注射剂等。 辨证加减 上肢震颤者选取合谷、曲池加用电针; 下肢震颤者选取阴陵泉、足三里加用电针; 头部震颤者选取双侧风池加用电针; 均用连续波强刺激20 ~30min。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疗程: 每日针刺1 次。6 ~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用26号或28号1.5~2寸毫针与头皮呈15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