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VIP

第五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5.1 气固相催化过程 5.2 固体催化剂 5.3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5.4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 5.1 气固相催化过程 5.1.2 非均相催化反应速率表达 5.2 固体催化剂 5.2.1 催化剂的组成和组分选择 5.2.2 催化剂的制备 5.2.3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容积分布 5.3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5.3.1 化学吸附与脱附 5.3.2 表面化学反应 5.3.3 反应本征动力学 一、双曲线型本征动力学方程式: 二、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方程 5.4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 5.4.1 外扩散与内扩散影响的消除 5.4.2 固定床积分反应器 5.4.3 微分法及实验反应器 5.4.4 循环反应器 5.4.5 动力学模型建立概述 —END THE CHAPTER (3)Freundlich吸附模型 弗鲁德里希吸附模型与焦姆金吸附模型类似,认为吸附活化能以及吸附热岁覆盖率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弗鲁德里希吸附模型认为活化能与覆盖率之间并非线性关系,是对数函数关系,即: 吸附速率: 令 所以 平衡时: 同理脱附速率 其中 表观吸附速率为 令 所以 弗鲁德里希等温吸附方程 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被催化剂吸附的反应物分子之间反应生产产物的过程的反应速率问题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表面反应速率: 反应达到平衡时: 反应方程式: ks ks’ 吸附-反应-脱附 是串联进行的,所以综合这三步而获得的反应速率关系式便是 本征动力学方程。 本征动力学方程 有不同的形式 基本假设: 1.在吸附-反应-脱附三个步骤中必然存在一个控制步骤; 2.除了控制步骤外,其他各步处于平衡状态; 3.吸附和脱附过程属于理想过程,可以用langmuir 吸附模型描述。 对于某一化学反应: A R 设想其机理步骤为: A的吸附过程: A+σ A σ 表面化学反应: A σ Rσ R的脱附过程: Rσ R + σ 其中 各步的表观速率方程为: 1、吸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本征动力学方程为: 表面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R的脱附也达到平衡 所以: 2、表面反应过程控制: 本征反应速率式: A吸附达到平衡: R脱附达到平衡: 所以: 3、脱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本征反应速率式: A吸附达到平衡 : 表面反应达到平衡 : 所以: 综上所述,速率方程的推导步骤: (1)假定反应机理 (2)确定速率控制步骤 (3)非速率控制步骤均达到平衡 (4)利用所列平衡式与?θi+θv=1 推导 4、两种活性中心参与吸附的机理 平衡式 速度式 机理步骤 其中 若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则: 1、推动力项的后项,是逆反应的结果,若控制步骤不可逆,则没有该项。 2、吸附项中,凡有I分子被吸附达平衡,必出现KIpI项,同时可以认定吸附过程为非控制步骤。 3、吸附项的指数是控制步骤中吸附中心参与的个数。 结论: 通过上述推导,可将速率方程归纳为下列形式: 6、若未出现某组分的吸附项,而且还出现其它组分的分压相乘的形式,则反应多半是该组分的吸附或脱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4、当出现解离吸附时, 在吸附项中出现 项。 5、若存在两种不同的吸附中心时,吸附项呈相乘的形式。 催化剂表面不论在热力学还是动力学上都是不均匀的,真实表面上反应速率的推导,其原理与理想表面的机理相同。 以Fe催化剂上合成NH3的动力学方程为例: 反应机理: 实验测定:N2的吸附为过程的控制步骤,且吸附为焦姆金类型。所以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第二步达到平衡时, 所以: 实验测得:α=β=0.5,则 实验测定动力学数据就是要确定最佳的动力学模型,并确定模型中的参数。 CA CAS CAi 气相主体 催化剂表面 催化剂内部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中, 要确定本征反应速率,必须确定 及 若消除了内、外扩散的影响, 则本征动力学方程容易确定。 气相主体 气膜层 微孔内 气相主体、气膜层、催化剂内部的浓度分布情况 气相主体、气膜层、催化剂内部 的浓度分布情况 气相主体 气膜层 微孔内 外扩散消除 内扩散消除的情况怎样呢? 思考: 目 的 减少外扩散阻力 方 法 加大气流线速度 增加湍动 减小气膜层厚度 消除外扩散 实验方法 1)在相同截面积的两个反应器中装入质量分别为m1、 m2的催化剂; 2)在相同的温度、压力、进料组成下,改变进料摩尔流量FA0,测定相应的转化率xA; 3)以m/FA0为横坐标,以xA为纵坐标作图5-2;该图检验了外扩散的影响。 1、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1 2 无影响 1 2 影响显著 高流速区无影响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