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在肾脏病中的应用.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螺内酯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1.螺内酯的利尿作用 2.肾脏病中RAAS的作用 3.醛固酮脱逸现象 4.螺内酯的临床作用机制 5.螺内酯的临床应用 1.螺内酯的利尿作用 螺内酯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 - K+和Na+ - H+交换,结果Na+ 、 CI-和水排泄增多, K+ 、 Mg2+和H+排泄减少, 对Ca2+和P3-的作用不定。利尿作用较弱。 主要经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大于90%, 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 进入体内后80%由肝脏迅速代谢为有活性的坎利酮(canrenone), 口服1日左右起效,2-3日达高峰,停药后作用仍可维持2-3日。主要经从肾脏和胆道排泄。 适应症:a.利尿作用。 b.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d.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不良反应:①高钾血症最为多见,常以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②胃肠道反应。此外,尚有低钠血症,抗雄激素样作用或对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过敏反应,肿瘤等。 2. 肾脏病中RAAS的作用 在肾脏局部存在着完整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组织炎症、纤维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AngⅡ可促进醛固酮(Ald)的大量生成。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的经典生理效应是与特异性地表达于肾脏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上的醛固酮受体结合,参与钠重吸收及氢、钾排泄,从而调节离子转运和水钠平衡。 此外,心脏、血管、大脑等均可合成醛固酮,而醛固酮受体也广泛存在于大脑、血管、心脏等器官的非上皮组织,醛固酮与非上皮组织的醛固酮受体结合,在介导靶器官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外基质合成及靶器官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醛固酮尚可直接作用于肾固有细胞,醛固酮与肾小球系膜细胞醛固酮受体结合,诱导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及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等表达。而TGF-β是组织纤维化中最重要的致炎症因子。 醛固酮还可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增加、上调乙酰胆碱酯酶(ACE)基因的表达。 醛固酮可以通过上调AngⅡ 1型受体的敏感性而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因此,肾脏的炎性损伤以及TGF-β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促使肾固有的成纤维细胞、炎性的肾实质细胞(如MsC)等亦可转分化肌成纤维细胞。 在RAAS 中AngⅡ的激活,亦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如参与巨噬细胞渗出、血管收缩,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激活;刺激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促进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TNF-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NF-κ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TGF-β等炎症因子的激活表达;促进氧化应激反应。 总而言之,在肾脏病中AngⅡ与醛固酮共同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增殖、ECM聚集、抑制ECM降解,最终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一项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荟萃分析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易并发糖耐量异常或DM,除了低钾血症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外,过高的醛固酮血症对胰岛素作用所产生的直接效应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认为,醛固酮可能参与了DM的发生。 3.醛固酮脱逸现象 在心脏病、肾脏病等多种疾病中已证实,ACEI与ARB阻断AngⅡ作用后,醛固酮(Ald)减少是暂时的。 单用大剂量ACEI或ARB并不能完全抑制肾RAAS,且应用ACEI或ARB一段时间后有高达40%的患者出现“醛固酮脱逸”,即治疗后一个月血浆Ald明显下降,治疗后3-6月,反而超过基础水平。 “醛固酮脱逸”现象的发生导致其靶器官保护效应逐渐消失,而此效应在加用醛固酮受体拈抗剂后又可再次出现。 醛固酮脱逸现象发生的机制 临床研究证实长期使用ACEI时,由于通过非紧张素介导的替代途径(例如糜酶)被激活,AngⅡ和醛固酮水平有恢复至治疗前的趋势.即“醛固酮脱逸现象”。 长期应用AT-1拮抗剂存在“Ald脱逸”现象,其原因推测与下列因素有关(1)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Ald分泌,如高钾、低钠、糖皮质激素、心钠素、儿茶酚胺等。(2) AT-1拮抗剂剂量不足,抑制AngⅡ和Ald不充分。 醛固酮脱逸现象发生的机制 (3)Naruse等报道,长期应用AT-1拮抗剂,AT-1受体被阻滞,但血浆中升高的AngⅡ通过AT-2受体刺激Ald分泌。(4)研究表明,在心肌重塑中,Ald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厚的发病过程,它既可受AngⅡ调节,又不依赖于AngⅡ的调节,且与本身的升压效应无关。 4.螺内酯的临床作用机制 螺内酯通过利尿作用,减轻钠水负荷,从而通过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减轻高压对肾脏的损伤。 更多实验证明,低剂量螺内酯(20mg/d)通过非血流动力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