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2 路基的结构形式 4.零填零挖路基 当地面平坦且路线设计高程与地面 高程相等时,路基基身几乎没有填 挖,形成不填不挖路基,称为零填 零挖路基,如图所示。 零填零挖路基虽然节省土石方,但对排水非常不利,且原状土的密实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发生翻浆、水淹、沉陷、雪埋等病害。因此,尽量少用或不用该类路基,干旱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山岭区的山脊线可考虑采用。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需要检查路槽底面以下30 m范围内的密实度,必要时应翻松原状土重新分层碾压或换填土层。同时,路基两侧应设置边沟,以利于排水。 1.2.3 路基的几何要素 1.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是指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距离。路基宽度一般为行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央分隔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错车道时,还应包括这部分的宽度。公路等级越高,路基的宽度越大。公路路基宽度如图所示。 1.2.3 路基的几何要素 1.路基宽度 1.2.3 路基的几何要素 2.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一般公路路基设计高程,对于新建公路是指路基边缘的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缘高程;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可与新建公路相同,也可采用路中线高程;设有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是指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路面的高程。路基设计时应明确标示路基设计高程的位置。 由于原地面沿横断面方面往往是倾斜不平的,路基宽度范围内的路基高度有差别,因此,路基高度又有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之分。路基中心高度是指路基中心线处的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之差,边坡高度是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高程与路基边缘高程之差,如图1-26 所示。若原地面平坦,则路基两侧边坡的高度相等;若在山坡地面上,则两者不等。 1.2.3 路基的几何要素 2.路基高度 1.2.3 路基的几何要素 3.路基边坡坡度 为保证路基稳定,路基两侧应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边坡形状可分为直线形、折线形和台阶形三种,可根据边坡高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合理选择。公路路基边坡的坡度用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的比值表示,并取H=1。 通常采用1∶m的形式表示其比率,称为边坡坡度。如图1-27所示, 路堑边坡H∶b=1∶1,路堤边坡H∶b=1∶1.5。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路基的干湿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可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原有公路路基土的干湿类型可以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来划分,新建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用路基临界高度来判别。高速公路的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以铺筑路面。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1.平均稠度法 1)稠度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1.平均稠度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1.平均稠度法 2)平均稠度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1.平均稠度法 3)判断干湿类型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1.2.4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方法 2.临界高度判断法 【例1-1】 已知某市属于Ⅳ4区,有一段黏土路基, 路面底面高出地面0.3 m,地下水位距地面0.8 m。 【问题】 试确定该路基的干湿类型和平均湿度。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路基为黏性土,土体位于Ⅳ4区, 而且H=0.3 m+0.8 m=1.1 m,查表1-3可知, H3H≤H2;再根据表1-2可知,路基土为潮湿状态, 平均湿度满足0.77c≤0.94。 1.2.5 路基的附属设施 1.取土坑与弃土堆 为填筑路基在公路沿线取土所留下的土坑,称为取土坑。挖方路基废弃的土堆积而成的土堆,称为弃土堆。 取土坑和弃土堆首先要合理地选择地点,一般应从土质、数量、用地及运输等方面考虑选点;其次要结合沿线农田水利,尽量做到不毁农田,不占或少占良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做到“取之有利,弃之无害”。 取土坑宜选择山冈、荒地,一般设置在地势较高的一侧。其深度或宽度应视填土数量、施工方法及用地许可条件而定,平原区一般深度为1 m,以防止坑内积水。当堤顶与坑底高差超过2 m时,路旁取土坑与路堤坡脚之间需设宽度为1~2 m的护坡道,坑底设纵横排水坡及相应设施,如图1-29所示。 1.2.5 路基的附属设施 1.取土坑与弃土堆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