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法国
现实主义文学;一、概述:法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发源地和前
期文学中心之一
;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法国历史(1815——1848) ;一、复辟的波旁王朝(1815——1830)
路易十八尽管采用“白色恐怖”来对付革命者,但是不敢完全改变1789年以来20多年中所改变的社会现实,因而复辟的波旁王朝不是封建制度的复辟,而是旧王朝在新时期统治的继续。 ;1.复辟波旁王朝的政治特点:
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王朝,但还保留浓厚的封建性。
波旁王朝力图谋求一条与资产阶级妥协的道路。
如:确认拿破仑法典,就是确认财产关系的变化;表示尊重公民平等和自由,就是确认废除了贵族和僧侣的特权。 ;2.社会经济状况
法国的经济有所发展,蒸汽机推广使用,工业产值提高,农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但是,贵族和教士力图恢复封建秩序,大资产阶级将资金大多投入金融行业,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 ;3.社会矛盾
复辟波旁王朝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
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充分展开,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尚未明朗化,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同路人,金融资产阶级是实力最雄厚的阶级。 ;4.七月革命
1830年7月,法国巴黎的工人、手工业者、士兵和学生发动了“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彻底扫除了欧洲法国的封建势力。大资产阶级控制了政权。
1830年“七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真正终结,大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愿望最终实现。
;二、七月王朝的统治(1830——1848)
七月王朝代表金融贵族的利益,大资产阶级独占政权。国王为路易·菲力浦。
1.社会经济状况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这时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人数增强并走向成熟,法国大批小生产者破产加入无产者的行列。 ;2.七月王朝的社会矛盾
金融资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七月王朝的腐朽统治引发了社会危机。
1845——1846年欧洲农业歉收,1847年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最后爆发了1848年革命。;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A)司汤达(1783-1842);一、生平(一)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童年、少年时代与跟随拿破仑转战欧洲的岁月(1783——1814);;(二)米兰时期(1814——1821)
作品以游记、传记、艺术史为主:
《意大利绘画史》
《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
(三) 巴黎时期(1821-1830)
《论爱情》1822
《拉辛与莎士比亚》
(1823-1825)
《红与黑》1831;在《论爱情》中,司汤达把爱情分为“激情爱”、“欣赏爱”、“肉体爱”和“虚荣爱”4种。他最欣赏“激情爱”,认为这种爱“包含伟大的牺牲,存在于神秘的气氛中,永远与不幸为邻”。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基本上是按上述观点创作的。
司汤达崇拜“热情”。他说:
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因此,我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转引自张英伦:《红与黑》) ;激情的爱
趣味的爱
虚荣的爱
肉欲的爱;(四)奇维塔维基亚时期(1830-1842)
《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1834
《巴马修道院》1839
* 叙青年法布利斯在姑妈吉娜帮助
下投奔拿破仑、后成为巴马副主
教、入狱、与要塞司令之女克莱
莉娅相爱的故事,表现反封建的
自由主义、英雄主义思想;
*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分析细腻。
《意大利遗事》1839 ; 一八四一年底,司汤达去世。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用意大利文写好的铭言:“米兰人亨利·贝尔长眠于此,他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 ;二、《红与黑》1831
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一)创作意图
“一八三零年记事”——小说副标题
“真实,严酷的真实!”——小说封面引言
“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一八三零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镜子。”——《红与黑》第52章;两起普通的情杀案:《红与黑》的题材;(二)两种政治力量的对立:《红与黑》题名的象征含义;(三)于连攀附上流社会四部曲:《红与黑》的情节与人物 ;于连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维立叶尔城德·瑞那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巴黎德·拉·木尔侯爵府→监狱),大致经历了一个反抗→妥协→失败→觉醒的过程;而上述四个生存环境的改变,自然形成了于连攀附上流社会的四个阶段,或者称为“四部曲”。 ;1.到维立叶尔城德·瑞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于连攀附上流社会第一部曲 ;强烈的平民意识,使于连对等级界限十分敏感,因此在谈条件时他最关心的是同谁在一起吃饭。
他不但自尊心强,而且还本能地憎恨富人,对庸俗无能的德·瑞那市长抱鄙视态度。
于连的平民意识甚至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