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从《春秋》到《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 价值判断首先应解决其判断标准问题,这最终为史家治史目的决定.孔子巧妙而创造性的将春秋史义与”比事”的史法融合,开创了“成一家之言”的春秋笔法. 意义:提出了系统的史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标志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关于《史通》: 今存49篇,凡20卷。前10卷为内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着重阐述了有关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后10卷为外篇,论述史官制度,正名源流、杂评史家、史著得失,并略申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第一,关于史书内容的范围。 《史通.书事》篇引用荀悦“立典有五志”的论点,即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又引用干宝对于“五志”的阐释,即体经野之言,用兵征伐之权,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文浩专对之辞、才力技艺殊异等。刘知几认为“采两家之所议,征五志之所取,盖记言这所网罗,书事之所总括,粗得兹矣。” 第二,关于撰史原则。 《史通.采撰》篇强调“征求异说,采鏣群言,然后能成一家。慎于采撰,根本的问题是要辨别什么是历史事实,这是刘知几撰史原则的核心。 第三,关于史书的体裁、体例。 《序例》篇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这是指出史书体例本是史家反映历史见解的一种形式。刘知几推崇《春秋》、《左传》、范晔《后汉书》、萧子显《南齐书》的体例思想。 第四,关于史书的文字表述。 他认为“简要”是“美”与“工”的基本要求。他还主张“用晦”,还提出采用“当时口语”,“从实而书”,以不失“天然”。 第五,关于史家做史态度。 《史通》提出“直书”、“曲笔”两个范畴认为这是“君子之德”和“小人之道”在史学上的反映。他认为,直书才有“实录”,曲笔导致“诬书”,它们的对立从根本上决定了史书的价值和命运。 第六,关于史学的功用。 刘知几提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的命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因“史官不绝,竹帛长存”,故后之学者可以“神交万古”、“穷览千载”,从而产生“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愿望和要求。 (一)综述:理学影响下的宋元史学思想 第一部分:宋元史学思想的时代特点 第二部分:宋元史学思想关注的问题 第一部分:宋元史学思想的时代特点 宋元时期的史学思想在隋唐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兴起于北宋中期的理学,在唐代儒家经学和佛、道思想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并出现了诸多理学流派与理学家,他们将理学思想运用至历史研究中,以理阐史、以史证理,使宋元史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贯通意识浓厚 理学的”求理”思维特征之一是通天通地、贯古贯今,反映在对史学思想的影响上,则表现为一种”通识”的意识.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等,都是在这种意识指导下完成的. ⑵、历史盛衰论 理学家们认为:决定历史存亡兴衰的是天理,人们应该从天理的角度来解释历史的兴衰,受其影响,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就认为:维护纲常名分的等级制度,是使”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的根本办法.且这一时期的各种史书中,多以天理为标准来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 ⑶、正统论 理学家们讲儒学要讲究道统,史学则要讲究正统. ⑷、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理学家们所推崇的天理成为其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他们把历史划分为三代以前和三代以后,即所谓的”先王”个”后王”两个阶段极力美化三代,宣称三代是天理流行的时代.受其影响,宋元史学思想中也体现了对于三代的推崇,司马光的表现尤为突出. 返回 第二部分:宋元史学思想关注的问题 ①、历史变化的原因 ②、历史变化的过程 ③、史学的意义 ①、历史变化的原因 宋元史学家如司马光对历史兴衰的观点受理学影响很深.理学家认为”理” 支配人事历史,朱熹以气运来解释历史的盛衰变动,” 在他看来,历史的盛衰变化是一种必然的行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受”天理”支配的,而这”理”,在司马光看来,即”名分”,他重视名教思想,强调名分等级,名分紊乱,礼制即崩溃,则天下大乱,历史便有了盛衰变动. 返回 ②、历史变化的过程 理学家们认为历史盛衰的变化是治与乱的循环,如理之消长,在此影响下,郑樵提出”会通”的观点,反对把历史过程割裂开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