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温磷化技术60993.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温磷化技术60993.doc

最佳答案 常温磷化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广州510641)夏正斌涂伟萍杨卓如陈焕钦 摘要从磷化膜形成过程、磷化液纽成、促进剂的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常温磷化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关键词常温磷化磷化膜涂装前处理促进剂 常温磷化是当前研究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快磷化技术〔1,2),它克服了高、中温磷化的 能耗大、成本高、 效率低等缺点,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快速等特点,因而受到普遍关注,近几年相 关报道很多 (3?8) o 1磷化机理 磷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局部多相反应,本质上属电化学反应。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在其表 面形成许多微 腐蚀电池,轻微浸蚀发生,几在溶液 金属界而处,酸浓度降低。 张安富(9)较详细地讨论了磷化过程的热力学数据并指出,在常温下金属的氧化能力弱, 须添加少量氧 化剂,作为磷化反应促进剂,使得金属表而的混合电位低于氧化促进剂的电极电位。 2磷化过程及磷化膜组成 周谟银(10)采用腐蚀电压和电流两种方法研究了磷化过程,指出磷化对分成从基体开始 腐蚀、成膜到过腐 蚀等7个阶段。宋锦福(12)等扫描电镜仔细地考察了常温磷化成膜过程:当钢铁试样浸 入磷化液的瞬间, 试片表面形成彩虹色膜(町能是Fe2O3和FeO的混合物),接着某些活性点形成晶核,随着 浸泡时间的延长、 晶核长大,这种长大位向与钢原始组织似乎并无多大关系。最后,松针状结晶覆盖整个表面, 整个反应(溶 解与沉积)趋于动态平衡状态,磷化膜完全形成。KFAng (13)等在对低碳钢磷化试样扫 描电镜观察时发 现,如时间磷化的试样上形成了一层较薄的背景膜。随时间延匕苗景膜和磷化结晶膜同时 发展,最后, 磷化结晶膜将背景膜遮盖?住了。帘温卜?的磷化结晶较缓慢。EDX分析发现,微晶粒屮的元 素为 Zn、Fe、P, 而远离晶粒的背景膜屮的元索为Fe和P。杨屮发(11)从磷酸盐外延成核、微晶相牛长、 接触生长屮止等方 面对磷化膜牛长特点作了研究,指出磷酸锌外延核以短程有序方式牛成,其底层明显取向基 体晶格。俞敦 义(15)等通过测定不同磷化促进剂卜?磷化过程的电位 时|Rj((p-t)|lll线,及i\i JSM-35C fl 描电镜分析磷化 膜的成分(主要为磷酸锌铁),制得了性能良好的常温磷化液。胡徳强(16)等用X射线及电 了探针对常温磷 化膜的晶型、膜纽成元索及具含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膜的纽成,并提出了改进工艺的设想。 以上的工作 川不同方法研究了磷化过程,揭示了磷化膜形成、组成和性能之间的联系。 磷化膜由金属磷酸盐沉积而成,具主要纽成为金属磷酸盐。对于钢铁锌系磷化,膜主要由磷 酸锌铁 (P 相:Zn3Fe(PO4)2-4H2O)和磷酸锌(H 相:Zn3(PO4)2-4H2O)所组成。乌U庆平(17〕等 为详细地比较了 P相和 H相两种晶体,指出前者具有较强的耐碱性,适宜作阴极电泳涂料的底层,在磷化膜屮应占 较大比例,B|J 应捉高P相比(P/ (P+H) ) o 3常温磷化液的纽成 3.1基本成膜物质 成膜物质包括金属离子(如Zn2+、Fe2+等)、磷酸根离子及一定浓度的游离磷酸。一般 Zn2+1.5 ?10g/L(—般 铁离子不直接添到磷化液屮,而由铁基材溶解获得),PO3-410-25 g/L,喷淋浓度偏低, 浸渍浓度偏高。 pH值2.5?3.5,酸比(总酸/游酸)20?50。要严格控制适当酸比,才能获得结晶细密、膜 层完整的优质磷 化膜,其相互关系见表1 (2〕o 表1总酸、游离酸、温度、pH值相互关系 磷化方式 总酸度/点 温度/ °C 游离酸/点 酸比(总酸/游酸) pH值 浸渍磷化 25 ?30 20 0.5 50 3.5 25 ?30 30 ?40 3.1 ?3.4 30 1 ?1.5 20 ?30 2.8 ?3.0 喷淋磷化 15 ?20 30 ?40 0.1 ?0.5 50 ?80 3.5 ?3.9 3.2磷化促进剂 3.2.1氧化促进剂 NO-2是最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O3配合使用。但NO?2不稳定、易分解,用NO?2作 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 双包装的,使川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NO?2含量应严格控制在0.1?1.0g/Lo含量少, 促进作用弱; 含量过高,则渣多,且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 NO-3也是常用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屮,含量约0.8?10g/L。NO-3/PO3-4比值 越高,磷化膜形成 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NO?3会使磷化膜结晶粗人。 CIO?3 —般只用于锌系磷化。CI0-3较稳定,无须经常补加,使用浓度为0.5%?1.0%。 但CI-Y有腐蚀性会 使磷化膜产住“口斑”等现象,故不单独使用。 H2O2是工业应用屮最强的促进剂,但不稳定、易分解,工艺上难以控制,渣多,不常 用。 MoO-4是较为理想的常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