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电动汽车上先进控制技术.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动汽车运用技术 付主木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9章 电动汽车上的先进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线控技术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9.1 9.2 9.3 9.1 智能控制技术 9.1.1 智能控制技术简介 1. 模糊控制 2. 专家控制 3. 神经网络控制 4. 智能控制技术的集成 5. 遗传算法 6. 蚁群算法 9.1 智能控制技术 9.1.2 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1. 模糊逻辑控制方法的应用 (1)电机控制方面 (2)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 2. 神经网络方法的应用 3. 研究展望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9.2.1 CAN总线技术简介 1. CAN总线技术的定义 2. CAN总线的特点 3. CAN总线技术的功能 (1)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以及全局广播方式发 送和接收数据。 (2)确定各子系统的优先级,实现非破坏性的仲裁 技术。 (3)自动回复远程请求功能。 (4)CRC错误处理功能。 (5)当发送时出现错误或仲裁时丢失数据,自动重 发的功能。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图9-1 电动汽车CAN总线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4. CAN总线的分层结构 图9-2 CAN总线的分层结构和功能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9.2.2 CAN网络协议 1. 车用网络协议对比与分析 网络分类 数据传输速率 应用场合 A类 低速, 10Kbps 应用于只需传输少量数据的场合,如控制行李箱开启和关闭 B类 中速, 10K~125Kbps 应用于一般的信息传输场合,例如仪表 C类 高速, 125K~1Mbps 应用于实时控制的场合,例如动力系统 D类 1Mbps 应用于更严格的实时控制场合及多媒体控制 图9-2 CAN总线的分层结构和功能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2. 电动汽车CAN通讯协议的制定 (1)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① 优先权(P) ② 保留位(R) ③ 数据页(DP) ④ PDU格式(PF) ⑤ 特定DPU(PS) ⑥ 源地址(SA) ⑦ 数据场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2)协议的应用层 ① 通讯内容的确定 ② 标识符分配 ③ 消息编码方式 ④ 消息调度策略 ⑤ 数据格式定义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表9-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新增参数组 节 点 参数组名 DP PF PS PGN 电机控制 MC1 0 241 00 0xF100(61696) MC2 0 241 01 0xF101(61697) 蓄电池管理 BC1 0 241 02 0xF102(61698) BC2 0 241 03 0xF103(61699) 整车控制 VCU1 0 241 06 0xF106(61702) VCU2 0 241 07 0xF107(61703) VCU3 0 241 08 0xF108(61704) 超级电容 UCC 0 241 05 0xF105(61701) 9.2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9.2.3 电动汽车CAN总线拓扑结构 图9-3纯电动汽车CAN总线系统拓扑结构图 9.3 线控技术 9.3.1 线控技术的简介 图9-4 线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 1. 线控技术的结构原理 9.3 线控技术 2. 线控技术的特点 (1)线控技术的优点 ① 省力,人们可以不用直接操作机械力。 ② 减少了正面碰撞时的潜在危险性,改善了汽车 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③ 便于实现个性化设计。 ④ 质量轻,性能高(响应快)。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