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国民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奥肯定律 美国肯尼迪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阿瑟奥肯认为: 假定潜在GNP每年增长X%,如果实际GNP每年增长超过潜在GNP增长的3%,则失业率下降1%。 如果实际GNP和实际GDP,潜在GNP和潜在GDP比较接近,那么奥肯定律大体上也可用来描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失业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3、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凯恩斯学派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菲里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企业的边际成本下降,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就业增加,所以政府可以以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降低失业率。 货币主义者认为,公众只有在短期中存在“货币幻觉”,长期中,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实际收入随物价的上涨而下跌,所以要求增加工资,企业家就会缩小生产规模,实际失业还要回到“自然失业率” 水平上,菲里普斯曲线 因此在短期中是条斜线,而在长期中则是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只会造成物价的上涨。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胀率-预期通胀率) 弗里德曼认为无论通胀如何,失业率都要回到其自然率水平上,这被称为自然率假说。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没有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供给冲击,如石油涨价等使得生产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菲利普斯曲线相应向向右移动,表明在同样通胀的水平上,失业增加了,或者在同样失业水平上,通胀严重了。 降低通胀的代价 降低通胀,必须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就导致生产的紧缩和就业的减少,实际上就是以就业为代价,换取通胀率的下降。 牺牲率是指降低1%的通胀率将会导致产出下降的百分比。 实行紧缩性政策可以使通胀率沿着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下降,失业增加,但同时公众形成了通胀率会下降的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表明紧缩性政策可以使失业率回到初始位置,物价相应下降了。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反通胀的可能性 能够充分运用可得信息对未来作出最佳预期的理论认为,人们能够正确地预期到政府的政策,并且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抵消这种政策的效应。按照这种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和短期中都将是条垂线,政府政策完全无效。 因为人们在货币供给增加之初,而不是就业增加以后才要求提高工资,这就使得企业家失去了边际成本低于边际收益的时间差,生产规模在短期中也不会扩大,就业不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作出降低通胀的可 信承诺,人们的理性预期就能使通胀率下降,并且不需付出失业增长的代价。 P Q D1 MR1 MC1 Q1 P1 MC2 D2 Q2 P2 MC3 MR2 图4-22: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 沃尔克的反通胀 沃尔克使通胀下降了一倍,经济承受的痛苦却不想原来估计的那样沉重,沃尔克的成功并不能否定理性预期的理论,因为沃尔克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对预期形成了某种影响,从而使的反通胀的代价没有原来那么大。同时,人们对沃尔克不够信任,否则反通胀的代价还可以更小一些。 格林斯潘时代通胀和失业率都很低 其主要原因: 日本和亚洲等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减低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成本。 劳动平均年龄的提高降低经济的自然失业率,因为老人不想年轻人那样频繁地更换工作。 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供给总需求回顾: 经济围绕长期趋势发生短期波动,这种波动是无规律的,无法预期的。它表现为GDP和就业指标的相应波动。 总需求去现向右下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是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条垂线,因为长期中商品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而不取决于物价水平。 根据粘性工资理论,未预料到的价格水平下降暂时增加实际工资,使企业减少就业和生产;根据粘性价格理论,未预料到的物价水平 下降企业价格暂时升高,这就减少了它们的销售;根据错觉理论,未预料的价格水平下降使供给者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他们就减少供给。这就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三种理论都表明物价水平与人们预期物价水平背离时,产量与自然率背离。 致使短期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除了改变长期供给曲线位置的变量外,还有预期物价水平。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产量减少,价格下降;向右移动则产量增加,价格上升。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产量减少;向右移动,价格下降,产量增长。 思考与练习 P300 1、2、3、5、6、9、10、11、12 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28.1 失业的确认: 在一定的年龄段中,没有工作找工作,找不到工作的就是失业。充分就业就是自然失业,也就是克服了总需求不足,由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 劳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