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anjianhai整理
现代文学史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晚清: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谷岂能拘牵(黄遵宪) 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小说届革命:改良群治、新民
文界革命:平易畅达的“新文体”
晚清有裘廷梁等呼吁提倡白话文。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搬往北大,文学革命发生。1919年借“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陈独秀 发刊词《敬告青年》提出“人权、平等、自由”思想
1917年1月,胡适受西方“意象派”启发,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2月号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同刘半农演出了“双簧信”
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周作人《论黑幕》,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鲁迅《关于小说世界》
林纾(琴南)反对白话运动,写《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作影射文学革命领袖之《荆生》。
1922年与《学衡》同仁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论辩,“学衡派”坚持“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论新文化运动》,胡先骕《评尝试集》。批判:鲁迅《估学衡》
1926年与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论辩。章士钊复刊《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
文学革命的创作实绩: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又连续创作《孔乙己》和《药》等小说。其他小说: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渔家》、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之《蕙的风》。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易卜生专号》,发表《娜拉》、《人民公敌》等三个剧作,随后兴起“问题小说”和“问题剧”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于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人,以茅盾接编革新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出版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和“文学研究会丛书”。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1921年6月创造社在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陶晶孙等。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他们同时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初期创作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都充分体现了五四反抗、革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了 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一个高峰。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创造社则转向“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1923年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在北京发起新月社,以《晨报》副刊的《诗镌》为代表性刊物。前期新月派(1928年徐志摩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之前)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1924年11月,鲁迅支持的语丝社成立,《语丝》周刊多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形成“语丝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他们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
其它有莽原社《莽原》,未名社《未名》等。
1922年成立的浅草社有《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的色彩。
1922年4月湖畔诗社出版诗歌合集《湖畔》,成员有应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