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廿卞待I:;瞬▲I.童
2011年第3期 WorldEco肋m拓PnDers June,2011
经济集聚与区域协调
朱希伟 陶永亮+
摘要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
表明,经济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获得动态效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长期繁荣。通过国际比
较发现,中国各行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不高,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且“均等化”现象明显,因而从
政策上限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没有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不
应归咎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一些制度性的障碍应该在更大程度上为中国持续扩大的地区
差距负责。因此,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不应是控制经济集聚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
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推进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完善落后地区的教育和医疗制度等
方面,以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地区平衡。
关键词集聚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地区差距
一、引 言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伴随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事实之一:(1)在时间维度上,经
90年代初才逐渐形成和发展。事实上,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
遍,我们从不同层面都可以观察到。从全球层面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年
直保持在世界总产值的70%以上①。从国家层面来看,一方面,美、13等发达国家的经
济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以日本为例,2001年土地面积仅占日本国土面积
10.4%的三大城市群经济圈(即东京圈、名古屋圈和阪神圈),其人l=l却占全日本的
一方面,根据我们的计算,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程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不断提高。以中国大陆省际工业总产值的HHI指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为例,1978年扣除台、港、澳三地的中国大陆31个省、市、
项目“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区域协调的理论模型与政策评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型背景下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08JJD790155)的阶段性成果。作
者感谢陆铭、陈钊给予的富有建设性的评论,当然文贲自负。
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际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qN/gjsj/计算得出。
万方数据
2 廿守恬麟置I.矗 2011年第3期
国土地面积不到3%的长三角江、浙、沪两省一市集聚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
22.14%的工业总产值,完成了中国大陆40.87%的出口贸易和43.06%的进口贸易,创
造了中国大陆21.29%的GDP。这些经验事实表明,经济集聚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普遍现象,它不仅表现在全球层面,也表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内部的地区层面。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陆,与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相伴随的是地区差距的显
著扩大。尤其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地区差距扩大趋势非常明显,成为我国居民
et
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秀山和徐瑛,2004;管卫华等,2006;Wana1.,2007;
等)②。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中央政府先
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使
得区域差距扩大的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缓(魏后凯和孙承平,2004;许召元和
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值来衡量的地区差距呈现出一定幅度的下降趋势。
关于中国经济集聚与区域协调的讨论,我们认为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
济的空间集聚程度是不是真的过大?此外,就中国而言,经济活动向沿海地区的集聚是
不是要为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扩大负主要责任?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域
发展战略对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是否有好的办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