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权公示方式研究
屈茂辉 湖南大学法学院 教授
关键词: 物权公示/占有/交付/登记/标示/公示力
内容提要: 物权公示方式不外乎占有或者交付、登记、标示三种
类型。占有或者交付是物权公示方式的最直观最古老的形态,标示是
变态的占有,登记则属于发展了的标示。背书不是独立的物权公示方
式。由于登记方式加入了公共权力的因素,其公示力应当最强,标示
次之,占有最弱。选择物权公示方式,除物的本身自然属性之外,至
少还应当考量以下三个因素:其一,物权客体本身的特性,即作为物
权客体是物还是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利;其二,物的价值大小以及国
家对价值大的财产通过登记进行管理的需要;其三,其他方面的经济
要求。权利物权的公示方式与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都不一样,其公
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非移转占有型动产让与担保最合适的公
示方式还是登记与标示相结合的方式。
物权公示方式或称物权公示方法,即将物权变动向社会公众予以
公开的外在方式。 [1]由于物权,“其得丧变更须有足由外部可以辨
认之象征,始可透明其法律关系,避免第三人现实遭受损害,保护交
易安全” [2],因而,无论是从市场经济的法律需求还是从我国当前
的物权立法来说,都值得进行深人研讨。
1
一、物权公示方式的类型梳理
对于物权公示方式,我妻荣先生认为有登记、登录、占有、标识
等几种。 [3]我国台湾学者和大陆学者则以主要的物权形态为立论的
逻辑起点,普遍认为: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公示方式,动产物权
变动以交付(占有)为公示方式,其中动产物权以占有作为权利享有的
公示方法,而以占有之移转即交付作为其变动的公示方法。 [4]在德
国民法中,动产物权设立、移转和设置负担的公示方式是占有的交付,
而不动产物权设立、移转和设置负担的公示方式则是不动产登记。 [5]
在法国,占有为有形动产权利的公示方法,而在特定登记簿上的登记,
则为不动产权利及某些无形产权(如商标权)的公示方法,除此之外,
甚至于债务人的签字或债权人的通知,也可被认为是债权或债权转让
的公示方法。 [6]
从物权公示制度的发展史看,物权公示方式不外乎占有或者交
付、登记、标示三种类型。实际上,占有或者交付是物权公示方式的
最直观最古老的形态,标示是变态的占有,登记则属于发展了的标示。
(一)占有(交付)
占有(交付)为物权公示最基础的方式,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
主要以动产物权为适用对象, [7]在古代,占有也是不动产物权的公
示方式,至近现代始为动产物权的特有公示方式,惟一例外的可能是
中国所特有的典权。正如《法国民法典》第2279 条所规定,“关于
2
动产,占有等于权利根据”。具体而言,在静态方面,占有的推定力
对外显示占有人即是物的所有人;在动态方面,动产物权转移以占有
的移转即交付为标志。交付即占有的移转,物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
一个人手中,前者丧失了占有,后者则取年了占有。交付使人们明了
物权变动的始点,占有向人们展示物权变动的终点。 [8],所以,物
权的静态公式方式为占有,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应当为交付。从本质
上说,交付的公示方式实际上就是占有的公示二式。
占有之所以能够作为物权的公示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一,
占有的事实即表征着占有人对物所享有的权利。对于有形物,在某个
时间点上总是处于某主体实际控制状态之中, [9]这种对物的实际控
制状态或事实足以使外人判断某主体与某物之间存在某种支配关系;
其二,占有的权利推定力。即对二非占有人而言,在无相反证据证明
占有人没有权利占有之前,即推定他人为有权占有,对一切非占有,
而言,应推定占有人有权对占有物行使权利,至于占有人有什么权利
则在所非问。 [10]
应当注意权利证明文件的转移占有问题。在这种公示方式中,首
先强调由权威的公共机构就特支的权利做成彰显证书,通过对权利证
书的占有而进行公示。在我国,法律承认以权利证书制作和交付对财
产权人的权利进行证明。实际上,权利证书的制作是在登记的基础上
进行的,主要功能是证明权利的存在。
(二)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