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摘要] 文章从三大方面,即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谱系、典型教育本质观评述和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误区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与综述。其中典型教育本质观评述列举了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重属性说、培养人说、社会实践活动说五个学说。
[关键词] 教育本质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社会实践
教育是一种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现象,距今已有数万年的历史。然而,在教育理论研究史上,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教育的本质问题,涉及的是对教育的根本认识,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因此,对教育本质的探讨不仅对教育实践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谱系
有了教育就有了对教育的思考,有了对教育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比如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教育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等等,但把教育与本质联系起来却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如《杨贤江教育文集》中指出教育本质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教育本质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1976年):这个时期深受苏联影响,几乎全盘接受《关于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的争论总结》中的观点,认为教育即上层建筑。第二阶段(1977 年至1988 年):教育本质步入了“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种属性说”、“社会实践活动说”、“培养人说”等教育本质说的纷争。第三阶段(1989年至今):对教育本质开始重新反思,并拉开了持续十余年之久的教育本质问题争论得序幕。
二、几种典型教育本质观评述
笔者欲将30年来的教育本质研究观点进行汇总梳理,但无奈能力有限,只能列举几种典型观点进行简单评述。
(一)上层建筑说
这种观点被称为传统的本质观。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依据,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
1.李放在《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提到,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 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2.柳海明在《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认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条件的, 而生产关系是教育的直接决定力量。
3.贾晓波在《如何认识教育及教育劳动的生产性》认为, 虽然教育的直接生产结果是发展的人, 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 但是这样的人在同生产资料结合从而进入生产过程之前, 还只是作为一种预备劳动力而存在。
笔者认为,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也有不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将其完全归结为上层建筑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生产力说
1. 杨国杰在《教育也是生产斗争的工具》中指出,教育工作本身是物质运动过程, 与物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教育是生产斗争的工具,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速度。
2.于光远在《关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问题》中认为,教育是培养作为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的人, 提高他们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水平, 教育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3.胡德海在《关于教育本质属性问题》中认为,教育中上层建筑的因素最终是要由生产力因素决定的, 教育应被视为生产事业, 这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表现。
笔者认为,尽管不能把全部教育看作上层建筑,可至少有一部分是上层建筑,因此不能将其笼统的归结为生产力。对此,笔者比较赞同瞿葆奎在《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中的观点,称教育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可以的,而认为教育就是生产力则是不科学的。
(三)多重属性说
这是一种折中的本质观。所谓多质说,就是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将教育简单归结为上层建筑,或生产力,或生产性的活动都有失片面。教育的本质是其多种属性的统一。张焕庭在《谈谈教育本质问题》中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 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也在不断增殖和更新它的形态, 形成教育的多质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教育总要由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作为指导,不同的指导思想是不同时期教育事业的灵魂,影响并决定着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从此意义上说,教育确实是上层建筑。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对于科技传播、创新具有非常意义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中重要的因素。从这一角度看,教育又属于生产力。然而,本质是事物的 内在的稳定的特征,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又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该事物也就不能称之为该事物,而演变成了某种另外的事物了。
(四)培养人说
1. 陈信泰在《关于“教育是社会生产力”观点的几点质疑》中认为,教育的专门特点或它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