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讲 郑伯克段于鄢.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郑伯克段于鄢 参考书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春秋》 《春秋》本是东周时期一些国家史书的通称。但是除鲁国的以外,未能流传。今之《春秋》据说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春秋》三传:传《春秋》的有三种,即《左传》、战国人公羊高的《公羊传》、战国人榖梁赤的《榖梁传》。 《春秋》 鲁国十二公是: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记事简略,凡一万八千字。 《春秋》笔法 “郑伯克段于鄢” 伯:强调其爵位,有爵位的人却不好好教育弟弟,讥讽他作为哥哥居心叵测,故意让弟弟犯错误,最后打败他。克:像两个国君打仗,本来是小小的一战,可其斗争性质像两个国君一样。为何称段,称名,是不尊敬的,讥讽他弟不像弟,所以直呼其名。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杜预(222—284,字元凯,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文帝时尝拜尚书郎,袭祖爵丰乐亭侯,后转参相府军事,任镇西长史等职。据《晋书》本传记载,“预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经传集解》”。建设第一座黄河大桥。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武公的“武”和下文庄公的“庄”都是谥号,即国君死后根据生平事迹所取的封号(有盖棺定论的意味)。“公”是诸侯的通称。这些历史是庄公死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死后的谥号。 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惊姜氏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史记·郑世家》:“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 另一说: 寤,本义是睡醒, 寤生即睁着眼睛出生。《太平御览》卷361“产”条引应劭《风俗通义》:“不举寤生子。俗说儿堕地未能开目视者,谓之寤生,举寤生子妨父母。” 邱鸣《“寤生”解》(《中国语文》84年6期)认为“寤生”指初生儿窒息,生后不能哭,青紫,手足冰冷,呼吸弱。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严,有“崖岸,山或高地的边”和“山峰”之义,引申为险峻、险要。 “制,严邑也。”判断句式。 制,《史记》记载,东虢国国君仗恃其地势险要,傲慢而又骄横,为郑武公父亲郑桓公了。 可见“请制”之举居心不良。 佗邑唯命 教材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唯:是表限制的范围副词,用在提前的宾语前,强调前置宾语的唯一性,当“只”、“就”讲。 “唯~是~”: 一、王力为代表:认为“是”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复指代词。 二、杨伯峻为代表:认为“是”只起语法作用的结构助词,对前置宾语起一种强调作用。 三、吴东平认为,“唯”即“听”,“唯命”即“听命”。如果你请求别的城邑,我都听命。( 《左传语词探讨二题》,《古汉语研究》94年1期) 第二种意见稍好些。他邑唯命是听:唯听你命。如果你请求别的城邑,我就听从你的命令。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 ,国之害也。 唐·孔颖达《左传正义》:“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称他叫京城太叔(兼语式)。 姓祭名仲字足,又称祭足或祭仲足,郑国的大夫。春秋时期,国君以下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种等级。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周制:周王的国都城墙最大:540雉。郑国属伯爵,国都城墙规定为300雉,其境内封地大的城墙不能超过100雉,中等的60雉,小的33雉。 非制:杜注:“不合法度,非先王之制”。 李运富《〈左传〉札记》认为“非”当训作否定副词“不”。“制”是动词“制止”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是假设关系,意即“今京城不合法度,不加制止,你将不堪。(《古汉语研究》)92年1期) 另一说法:释认为“度”为法度、“制”为制度,语义重复。杨伯俊《注》:“语意似重复,不过强调其不可而已。” 有人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对于“度”字的误解。先秦“制”“度”有别。制为规定、法规;度是有关法规的数量方面的限定。 有人认为“非”不能解释为“不是”,《说文》:“非,韦也。”又“韦,相背也。”韦即违。“非制”即违制。违制即违礼。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是“有”的宾语, 何厌之有,有什么满足。“何”是疑问代词,作“厌”的定语,“之”,结构助词,强调前置宾语。姜氏有何厌,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也有人认为这种结构中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