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节能与生态.pdf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与生态 (绿色建筑) 主讲:周忠长 内容 一、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我国大陆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我国香港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我国台湾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英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6.日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7.其他国家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分类  一、绿色住宅建筑  二、绿色公共建筑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总量大 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 办公建筑、商城建筑和旅馆建筑等4种建筑类 型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他类型的绿色 建筑评价则参考这个标准执行。按照被评价建 筑对绿色建筑评价子项的满足程度,分为一 星、二星、三星。  2008年住建部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 “绿色 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  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 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2年。  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 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 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3年。 绿色建筑的发展沿革 第一阶段:生态意识的唤醒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 《沉默的春天》最有说服力的呼 唤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 1969年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拉里提出 “生态建筑”的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 《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 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 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第二阶段:绿色建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72年,第一次关于环境问题国际性会议。 我国于1973年颁布《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 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 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阶段 世界范围内德蓬勃兴起 至2009年,全球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达到20多个。 2001年,我国推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 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2003年,我国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2005年,我国推出《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6年,我国发布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2008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成立。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有效衡量绿色 建筑的标尺,决定了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绿色建 筑,它应该满足哪些“绿色”的要求和指标, 其对建筑的开发建造起着指引作用。  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M)  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  日本绿色建筑评价体系(CASEBEE ) 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NABERS)  中国香港地区(HK-BEAM)体系和台湾地 区(EEWH)体系 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0  共同特点:  一、从本国国情出发,注重实际效应;  二、内涵不断充实,从早期的定性分析 转变为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也逐步由单 一的性能转变为包含经济、环境和技术 的综合分析。 我国大陆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 1)产生背景 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合清华大学等5家单位编制的 国内第一部生态评估体系。  商会成立之初拟定了“在全国推广绿色生态住宅”计划。  计划提出:“与国际接轨,建立我国绿色生态住宅技术 评估体系,在全国创立开放型的‘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 目’品牌。以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负荷、营造健 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宗旨,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的可持 续发展” 。 2)评估体系结构与评价方法  (1)评估体系结构  住宅环境规划设计  能源与环境  室内环境质量  住区水环境  材料与资源  第一项指标是关于“小区环境规划设计”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