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9 数学广角──集合 磨课历程.doc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9 数学广角──集合 磨课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9 数学广角──集合 磨课历程

杭州市规划课题(15G0804)课题迁移式磨课课例 内容:《集合》 年级:三年级 教师:曹志 单位: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2016年 环节一:选择磨本 数形结合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或者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概念说明 1.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 。 环节二:自我揣摩 题目:数形结合 来源:百度百科 一次提炼: 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小学数学,主要以第二种为主,借助图形来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来帮助理解并解决相关问题。 团队建议: 通过图形来帮助理解,是小学阶段必须培养的几何直观的意识,让学生借助图形来达到理解题目条件,解决问题。但如何从文字到图,图再到文字理解,则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上深入研究的。 二次提炼: 数形结合在小学阶段需要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构建数形结合的路径,更需要教授学生构建数形结合联系点,如何利用图形来理解条件,更利用图形里得到的关键联系点,来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环节三:确定教学内容:三上《集合》 环节四:迁移设计 教学内容:《集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集合图”来深入理解两个条件中的重叠部分,利用集合思想来找重复,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图形到数字到算式的演变过程,及多样方法的同与不同,得出方法的优化,感知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集合”类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 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 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提升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方法一。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 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9人,4+5=9(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9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7人呢?为什么要减去2呢? 设计意图:以日常阳光体育活动的体育项目为问题情境,来引出条件及问题,并尝试解决。 2、方法二。画图表示各部分关系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