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常旭虹——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pptVIP

12.-常旭虹——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汇报内容 关于耕作方式与作物生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产量和作物生长方面。大多数研究认为,适宜的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耕作方式对小麦品质的研究较少。研究认为,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g沉降值均受耕作方式影响较大;免耕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改善中强筋专用小麦的品质。 农田氮素主要去向 提高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培育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高的新品种;二是改进肥料特性和种植方式。 对免耕条件下氮素利用的研究也比较少。现有研究表明,免耕模式种植的冬小麦比常规耕作模式种植的冬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氮肥,免耕模式氮肥表观利用率比常规耕作模式高37%。 另一方面,从氮素施用量来看,对土壤中氮素残留及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中残留增加,淋失损失增加,污染地下水;而作物对氮素的利用率逐渐降低。 为配合新的耕作方式推广和应用,本试验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结合不同的施氮处理,初步研究了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氮肥分配利用的影响,为农田氮素的动态变化和小麦高产高效研究提供参考。 1、试验点概况 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耕作方式:常规翻耕、免耕留茬、留茬覆盖;裂区为施氮量:每公顷分别施纯氮0kg、120kg、240kg、360kg。底肥和追肥各占一半,拔节期追肥。免耕留茬、留茬覆盖属于保护性耕作方式。 供试材料为冬小麦品种“米808”。 每个小区中设置相应微区,面积为0.16 m2,保证土体结构不变。普通小区施用普通氮肥,微区则施入15N标记的氮肥作为示踪氮源。 表8 作物-土壤系统两年回收氮素比较 1、适宜的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3~4个百分点),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及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 2、施氮量由每公顷120kg增加到360kg,两季小麦氮素利用率由36.5%降低为26.1%,氮素损失量则从60kg增加到约200kg,环境污染明显增加。 3、经过两年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土壤”系统回收的总氮素比例为44%~50%,其中土壤残留的氮素约为13%~18%。 * 2013.10 常旭虹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背景目的 1 结果分析 3 材料方法 2 主要结论 4 耕作方式 肥水管理 土壤条件 气候因素 品种 产量 品质 背景和目的 1. 影响小麦产量品质的因素 2. 耕作方式的研究现状 氮素 作物吸收 损失 土壤残留 3. 氮素利用现状 4. 本研究意义 在内蒙古喀喇沁旗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保护性耕作试验区(118o43′E,41o57′N)进行,海拔880m,0~20cm土层含有机质17.9g/kg,全氮1.23g/kg,碱解氮190 mg/kg,速效磷9.6mg/kg,速效钾174mg/kg,pH 8.2。 分两个年度进行。第一年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对当季氮肥的利用;第二年则研究小麦对上季残留肥料的利用。 材料与方法 2、试验设计 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上图显示土壤容重和比重变化规律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是相似的,但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比重和耕层的容重略有降低。 图1 图2 1、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结果分析 图4 由图3、图4可以看出,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尤其是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1-1.6个百分点),对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 保护性耕作还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的总孔隙度,但是其深层土壤的孔隙度还略有降低。这对氮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有一定的影响。 17.08 17.60 18.21 30.57 29.49 29.98 75~100 16.45 17.41 16.54 31.32 30.12 30.78 50~75 14.40 15.64 14.03 32.21 31.15 31.86 20~50 22.18 21.16 18.69 28.96 29.59 29.78 0~20 留茬覆盖 免耕留茬 常规翻耕 留茬覆盖 免耕留茬 常规翻耕 非毛管孔隙度% 毛管孔隙度% 土壤深度 (cm) 表1 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孔隙度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而对深层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影响都比较小。 2、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5.95 a 4.17 a 1.47 a 2.30 a 16.00 a 4582.5 c N360 5.68 b 4.06 a 1.41 ab 2.22 ab 15.58 b 5377.5 a N240 5.23 c 3.68 b 1.36 bc 2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