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计算机发展史.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 络 具备内部存储能力,能高速、自动的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的电子设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 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 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发明,他也因此,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ENIAC”的体积庞大,成本很高,使用不便。其实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 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 奖”。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一、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1、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 2、主要用途: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 一、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内 存 延迟线或磁芯 外 存 纸带、卡片或磁带 工作速度 几千~一万次/秒 软 件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应 用 科学计算 代表机型 ENIAC 特 点 体积庞大,运算速 度低,成本高 主要参数 一、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器和输出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 基本结构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1997年,《时代》周刊记者在评选年度风云人物的文章里写道:“新泽西州,50年前的这个星期,1947年12月23日一个细雨朦朦的星期二午后,当贝尔实验室两位科学家用一些金箔、一些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曲的别针来展示他们的新发现时,数字化革命诞生了。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中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如布拉顿(W. Brattain)、巴丁(J.Bardeen)、IBM公司小沃森、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肖克利(W.Shockley)、杰?弗雷斯特、 DEC公司被誉为“小型机之父” 肯.奥尔森 肯.奥尔森的“数字设备公司”(英文缩写DEC),PDP-11和VAX-11/780 是DEC公司集中力量开发的两大系列小型机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肖克利 布拉顿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巴丁 奥尔森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的优势 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 提高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 伴随出现了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以及操作系统等。而且开发了一些高级语言,软件产业也由此产生。 主要参数 物理元件 晶体管 内 存 磁芯 外 存 磁带或磁盘 工作速度 几十万次/秒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 应 用 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 代表机型 IBM 7000 系列 优 点 体积小,寿命长,速度 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二、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 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价格较低 体积变小,功耗更低 运算速度提高 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优点: 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采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