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学大教育进修学校牡丹江路校区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教案第五讲 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doc

上海市金山区学大教育进修学校牡丹江路校区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教案第五讲 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基本知识点 ⒈ 金属的基础知识 ⑴ 金属的性质 ① 物理通性 导热性 导电性 延展性 金属光泽 ② 化学通性 还原性 与氧气、氯气、水、酸溶液、盐溶液的反应。 ⑵ 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⑶ 碱的性质 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与酸的反应 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⑷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⑸ 常见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生产与生活 ⑹ 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结构、组成改变:合金,电镀。 物理性防护:涂油,涂油漆,搪瓷,塑料 化学性防护:利用电化学进行保护(电池正极和电解阴极)。 ⑺ 合金(生铁和钢) 主要成分:铁和碳 区别 ⑻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金属的回收 ⒉ 金属矿物 炼铁 炼铁的简单介绍。 二、典型例题解题技巧 [ 例题1 ] 2011北京中考试卷第17题。 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 B.铁       ?C.铜      ??? D.银 [ 答案 ] C [ 例题2 ] 2011黄石中考化学试卷第40题(6分)。 现有六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稀硫酸、③硫酸铜、④干冰、⑤碳酸钠、⑥石墨,请选择相应物 质的序号填空: (1) 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_ (2) 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 (3) 可用于除去铁锈的是______________ (4) 可作为复合肥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5) 固态时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6)可用于玻璃、造纸生产的是____________ [ 答案 ] ③ ④ ② ① ⑥ ⑤ [ 例题3 ] 2011广州中考化学试卷第24题(9分)。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2) 人们常用“铜墙铁壁”来形容物体的坚固.但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各种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将mg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A 和滤液B。 再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2.8g ① 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滤液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原氧化铜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_g。 [ 答案 ] ⑴ 生铁 ⑵ ⑶ ①Cu、Fe FeSO4、H2O ②16g [ 例题4 ] 2011岳阳中考化学试卷第24题。 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1) 铁在空气中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为了防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防锈原理是: 。 (3) 稀盐酸常用来清除铁锈,请写出用稀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 ] (1) 氧气(或O2) (2) 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 (3) Fe2O3+6HCl = 2FeCl3+3H2O 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生铁     B.不锈钢     C.氧化铁     D.青铜 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AgNO3=Cu(NO3)2+2Ag           B.Cu+FeSO4=CuSO4+Fe   C.2K+CuSO4(溶液)=K2SO4+Cu          D.2Fe+6HCl=2FeCl3+3H2↑ 3.下表是某农业研究所收集到酸雨对水稻收成影响的有关数据: 酸雨的pH 3.58 4.59 4.86 7 水稻减产(%) 10 5 3 0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水稻产量随酸雨的pH增加而减少     B.水稻产量随酸雨的pH减小而减少 C.酸性越强,水稻产量越高        D.水稻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4.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