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西方美学史纲-邓晓芒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西方美学史纲 邓晓芒  著 武汉大学 出版社       绪    论   西方美学史, 作为一门课来讲, 首先必须把握它的概念内涵。 我们要 讲的是 “西方美学史”, 那么, 什么是 “美学史”? 我们要讲 “美学史”, 那么, 什么是 “美学”? 这些都是要弄清楚的。 所以在这篇绪论中, 我们 先看一看什么是 “美学”。 “美学” 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概念, 它来自于西方。 在 18 世纪,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用 拉丁文写了一本书Aesthetica,这一书名来自希腊文 αιζθησιζ,意思是“感 觉”、“感性”,所以按照原文意思来说应该译作“感性学”。 这本书通常被看 作西方作为一门学科的“美学”的第一次命名,也标志着西方的“美学”作为 一门学科首次获得了独立。 但是它的本来的意思并不是“关于美的科学”, 而只是“关于感性的科学”。 然而,日本人在翻译这个词的时候发现,鲍氏 书中所谈的并不是认识论上的“感性认识”问题,而是讨论美感问题,并且 为此而讨论了美和艺术的问题。 所以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翻译成“感性 学”,就有可能误解鲍氏的思想。 于是日本人就直接把这个词翻译成“美 学”,即“关于美的学问”,或者是“与美有关的学问”。 这一译名也被中国人 所接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美学”。 这样一种意义上的“美学”,要数 德国人谈得最多,在德文中它就是“Ästhetik”,作为形容词就是 ästhetisch, 译作“审美的”。 但是我们要记住,它本来的意思就是“感性学”,变成形容 词就是“感性的”,有这样双重的含义。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就 力图把这个词的“美学”含义排除掉,而只剩下原始的“感性论”的含义,以 ① 便建立起他自己的认识论中的“先验感性论” ; 不过他后来在 《判断力 ① = 参看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A21 B35⁃36,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人民出版 社2004年, 第26页注2。 2 西方美学史纲 批判》 中又作了让步, 自己也把 Ästhetik 这个词用在了 “美学” 的意义 上, 而把 ästhetisch 这个词用在了 “审美的” 意义上。 我们所讲的 “美 学”, 就是从这种转化了的意义上来谈的, 不再是感性认识的感性学了, 它就是 “关于美的科学”。 那么, 什么是 “美学史”? 美学史属于思想史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 在西方思想史上, 有众多的学者涉及美学问题, 对美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 的影响, 但是并非每一个思想家都认为自己的美学思想是 “关于美的科 学”。 有不少的美学家对于美的问题根本不感兴趣, 他们关心的是艺术问 题, 或者是审美的心理状态即 “美感” 的问题。 例如黑格尔就干脆把自 己的美学称之为 “艺术哲学”。 当然, 他最后也还是作了让步, 同意在某 种有保留的、 约定俗成的意义上把它称之为 “Ästhetik”。 又如现代美学大 多数已经不谈美的问题, 而只谈审美的感觉。 所以我们讲 “美学史”, 就 不能简单地说是 “关于美的学说史”。 那么它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 美也 好, 艺术也好, 它们都与人的审美意识、 美感有关, 美感是涵盖美和艺术 的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美学史就是美感的历史, 正如 我们不能说美学史就是艺术史一样。 黑格尔的美学也不是一般的艺术理 论, 而是 “艺术哲学”。 就是说, 审美意识或美感都必须提升到哲学的层 次上来谈, 才能纳入美学的范畴。 所以我们可以把美学史定义为: 美学史 就是哲学形态的审美意识史。 在某种意义上, 美学本身是哲学的一个部 分, 一个分支, 美学史也是哲学史的一个部分、 一个分支。 当然, 这只是 就美学和美学史中最高层次的理论层面来说的, 并不排除这门科学内部那 些提供材料和基础的具体研究, 如艺术史的研究、 审美心理学的研究、 审 美文化的研究等等, 但所有这些都可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