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6.doc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6.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纵横 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 [自主学习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项目 阶段  概况 原因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贸易市场,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国力普遍衰落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滞胀”危机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主要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比较   名称 项目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时间 1993年 1994年 1989年 性质 经济、政治联盟 区域性经济组织 论坛性经济组织 成员之 间的差异 欧盟成员国之间差异性较小,合作层次较高 美国和加拿大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 既包括世界最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各成员间差异性明显 特点 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合作程度较高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属于论坛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程度较低 合作 方式 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加强合作,对外以整体的形象出现,采取共同的立场 互相取消贸易壁垒,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展开合作 形成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以及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等原则 二战后国际风云变幻和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手段 [编写缘由]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既是长效热点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近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朝核危机、中日钓鱼岛之争、韩日竹岛(韩国称独岛)之争、日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之争、叙利亚危机、埃及冲突、伊拉克恐怖袭击连连……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一些国家或地区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美国高层与菲律宾、日本高层会谈,强调深化同盟关系。美国“重返”亚太动作频频,一时搅得亚太风起云涌、惊涛骇浪,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补遗二战后国际风云变幻和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史实,完整理解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能够从中获取诸多历史启迪。 一、二战后国际风云变幻 1.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不同,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2.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 ①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 ②最终确立:到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特点: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对国际格局变动的认识: ①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②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③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 ④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3.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①1944年夏,美、英、中等战时盟国的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 ②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