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汉代察举制度与魏晋九 品中正制
中国封建 社会 历代 王朝 的统 治者 ,为 了巩 固政权 ,稳 定政
治 ,逐步形成 了一整套选拔官吏 的制度 。从 隋唐到 明清主要实行
的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以前的选举制度 ,主要是汉代 的察举制
度和魏晋 时的九品中正制 。
所谓察举制度 ,实质上是一种推荐制度 ,即州郡等地方长官
在 自己管辖 区 内考察 、选拔人才 ,按照一定 的科 目如孝廉 、贤 良
方正 、秀才等定期或不定期地 向中央政府推荐合乎相应标准 的人
才 ,经过适当的考核 ,授与官职 。察举制度 的形成 ,大约是在西
汉文 帝到武 帝期 间 。魏晋 时期 ,九 品中正制成为主 要 的选 官制
度 ,但察举制度仍然发挥着一定 的作用 。九 品中正制衰落后 ,察
举制度在 隋唐之际逐步演变为科举制度 。有 的学者认为 ,察举制
度 是科举制度 的前身和母体 。察举 制度作 为主要选 官程序 的时
间,达七八百年之久 。
汉代 的察举 ,一般先 由皇帝诏定科 目。当时科 目名类繁多 ,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常科 ,即常行或经常性 的科
目,常科是指岁举性科 目; 另一类是特科 ,即特定或特别指定的
科 目。现在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两大类 中的主要科 目。先看常
科 中的孝廉 。
按照孝子 、廉洁之士 的标准察举人才 的科 目,称作孝廉 。孝
廉是两汉最主要 的察举常科 。它起源于汉武帝元光元年 (公元前
年 ),由董仲舒奏请而兴起 。西汉 时每郡岁举孝廉两人 。由
第 2 页
于汉代各郡 国人 口数量相差很大,大郡人 口多至百万 以上 ,小郡
只有几万人 ,一律按每郡岁举两人 的规定察举 ,就存在名额分配
不平衡的问题 为 了解决这一 问题 ,东汉和帝采纳丁鸿、刘方 的
建议 ,实行按 口率岁举 的办法 , “郡 国率二十万 口岁举孝廉一
人 ”,“不满二十万二 岁一人 ,不满十 万三 岁一人 ”(《后汉书 丁
鸿传 。后来又照顾别郡 ,规定 “缘边郡 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
人 ,不满十万二岁举 一人 ,五万 以下三 岁举一人 ”(《后汉书 和
帝纪 。有的学者统计 ,实行上述按 口率察举 的规定,全 国每岁
所举孝廉数约为 人 (参看黄 留珠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第 页 )
西汉孝廉 中,大都是官僚 、贵族 以及 富豪 的子弟 ,但也有不
少布衣平 民。孝廉本人 的身份则 以儒生为最多 。被举 的孝廉 ,一
般先在 郎署供职 。然后 由郎官升迁为 尚书 、侍 中、侍御史 ,或外
迁县令 、丞尉、再迁刺史 、太守等 。
其次看看常科 中的茂才 。茂才又作茂材 ,也是汉代较为重要
的察举科 目。西汉 时称作秀才 ,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为
茂才 。察举茂才 ,也始于汉武帝时 。西汉 时举茂才为特举 ,东汉
时改为岁举 。不过 ,近有学者考证西汉 时在特举之外 ,还有岁举
(参看 阎步克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第 页)。作为一种推
荐制度 ,察举科 目不 同则推荐人 即举主 的身份 以及推举方式也有
所不 同 (被推举 的人称为举主 的门生或故吏 )。汉代察孝廉 ,一
般都 由郡 国举荐 ,而察茂才 ,举主则是多方面 的。西汉 时茂才主
要是州举 ,但也有郡举 ,还有派员专举 ,列侯 、丞相 、光禄勋 、
御史 、中二千石察举等 。东汉 时察茂才 的举主有三公 、将军 、光
禄 、司隶 、州刺史等等 。
茂才 的资历 与孝廉 也有所 区别 。孝廉 大 多是从 未仕 者 中察
举 ,而茂才 中既有 已仕官吏 ,又有州郡吏与被察举 的孝廉 以及太
学生 、平 民等 。茂才绝大多数被任 以县令或相 当于县令一级的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