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苏-卢武智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眉州苦读  终成大儒 三苏求学成才过程 (一 )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己酉,苏序 的三儿子苏洵降 生于四川省眉 山县纱縠行。 眉 山县位于峨眉 山下 ,是一个风景优美 、民风淳朴的地 方 。据说眉 山苏 氏其祖苏味道在武则天朝担任重要职务 ,后 来张 易之执政 ,逼武则天退位 ,苏味道 受到政治牵连 ,被贬为 眉州刺史,他也就把家眷迁眉 山,苏 氏遂有眉 山一支 。 苏洵 的父亲苏序 ,为人平 易随和 ,乐善好施 ,加之家境 富 足,在当地小有名气 。苏序小时疏达不羁 ,读书时略知大意, 即把书本弃去 。他每年都要种好 多粟,又经常用稻子换粟,然 后用大仓库储存 。遇到灾年 ,他就打开粟仓救济乡里人 。有 几次粮仓立尽,自己反 陷入穷困饥寒之 中而卖地度灾年,但却 始终 不悔 。如果救灾后还有余 粮 ,就 高兴地说:“我知道 这 次 不能把人真正困住 。”遇到丰年 ,乡里人要偿还粮食 ,苏序就推 托说:“我 自有我卖 地救济 的道理 ,并非是你 的缘故 ,与你无 关 。”他在家乡的威信很高,人们都愿意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 。 苏序 自己不喜读书,却对儿子们管束甚严,要求他们刻苦 读书 以求取功名 。这个 时候 ,眉州很少有人读书 ,一是经过五 代、宋初 的战乱 ,百姓衣食 尚 自顾不暇,无心读书;二是 当时的 四川人多安心居于乡里,不愿外出求官,自然也就很少有人读 书做学 问了。苏序虽反其道而行 ,却很有成效,大儿子苏澹、 二儿子苏涣在宋仁宗天圣元年( 的乡试 中出人头地 。第 二年(宋仁宗天圣二年 ),苏涣(字 公群 ,又字文甫 )进 京应试进 士及第 ,同时及第的还有眉 山巨富程文应的儿子程浚 。苏序 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 ,亲到剑 门去迎接 回乡的苏涣 。第二年, 苏涣任凤翔宝鸡主簿 。苏涣 、程浚步入仕途 的事在乡里引起 巨大反 响,蜀人风气从此大变 ,喜爱读 书 的人 日渐增 多,都 向 往着 出仕做官。 苏序对苏洵 的两位哥哥要求都很严格 ,但对苏洵却放纵 而不过 问,不管其少 时游 荡不学也罢 ,“年 已壮犹 不知书 ”也 罢,他从来都像视而不见 。乡党亲族都感到很奇怪 ,问苏序 时 他却笑而不答 ,被逼不过 了才说:“我 的儿子难道还怕他不好 好学 习吗 ?”是呀,苏洵“为人聪 明,睿智过人 ”,自小颇有大志, 不愿为句读声律所束缚,所 以苏序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的小儿 子会 大有 出息 的。对 于 老父 的 明察 ,苏洵 后来感 叹地说:“知 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 苏洵从小就显示 出很 高 的悟性 ,猜谜语、玩游戏、与人对 答智巧非俗 ,很受大人们喜爱 。他家近邻有个叫石 昌言的小 伙子 ,每次串门时爱逗苏洵 。苏洵与一群儿童围在苏序身旁 玩游戏 ,石 昌言不时从旁边取枣栗递给他吃 。后来苏序把幼 女嫁给石 昌言家族 中的石扬言为妻 ,苏洵与石 昌言的关系更 进 了一层 ,俩人常在一起游玩 ,成 了一对忘年交 。苏洵渐渐大 了,开始知道读书学 习,但他 只凭着 自己的爱好 学 习,如在学 句读、属对、声律 时未成 而废 。昌言听说 了此 事 ,碍 于情面 虽 没说什么,心里却深恨其不成器 。石 昌言对苏洵 的生平很有 影 响,苏洵在 自己 岁那年写了 《送石 昌言使北引》来记述俩 人 间的交往 。 苏序虽然在为文上对苏洵帮助不大 ,但他急人之难乐善 好施 的性格 、讲 究礼节关心时局 的作风给苏洵 留下 了深刻 的 影 响 。苏洵后来在 《族谱后录下篇 》 中说:苏序“与人交 ,无贵 贱 皆得其欢心。见士大夫 曲躬尽敬 ,人 以为谄 ,及见 田父野老 亦然 ,然后 人不 以为怪 ”,“观 其诗 虽不 工 ,然 有 以知其表里洞 达 ,豁然伟人 也 ”。 青少年时期的苏洵虽不肯用心读书 ,但却特别喜欢游 山 玩水。他在 《忆 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中写道: 少年喜奇迹 ,落拓鞍马间。纵 目视天下 ,爱此宇宙宽。 山 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 苏洵寄情于青 山绿水之 间,有时流连 山水到了有家忘归 的程度,有首诗可反映出这种情形: 岷峨最先见,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