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PAGE \* MERGEFORMAT1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美国本土文学独立的昭示 美国本土文学独立的昭示 —— 班级:汉语言1201班 姓名:郑晓晴 学号:201200265 日期:2015年5月23日 [论文摘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作者自己却并不承认,他说:“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它,它也是专门为成年人写的。” 《马克·吐温文集》,[美]马克?吐温著,杨栋译,中央编译出版社、京华出版社,2010 马克·吐温通过小说人物的塑造,赞扬了帮助、拯救、追求自由的英雄主义精神,包含了对罪恶的蓄奴制的批判和对表面上温文尔雅的上层社会的的尖锐讽刺,体现了马克·吐温平等自由的民主进步思想。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是当时美国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是美国当时社会的缩影。本文将通过小说中的 《马克·吐温文集》,[美]马克?吐温著,杨栋译,中央编译出版社、京华出版社,2010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 蓄奴制 反抗与自由 对比 矛盾 海明威说:“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海明威全集》,[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著,肖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可见这本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海明威全集》,[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著,肖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艾略特文集》,[英]托·斯·艾略特著,汤永宽、裘小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比,这本书最明显的变化是叙述角度的改变。《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是作者以其成年人的口吻来讲述的儿童故事。而哈克的故事却是他自己讲的。在小说的第一段中,哈克就像跟读者谈话一样说道:“你要是没有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本书,就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不过那也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作的,他基本上说的都是真事。也有些事情是他胡扯的,可是基本上他说的还是真事。” 自由与反抗 汤姆和哈克贝利都属于当时美国南部传统教育中所谓的“坏孩子”,不愿被套上传统教育的枷锁,本能地要求突破传统文化,使自己的天性得到发展,向往自由。马克吐温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生机勃勃的儿童心理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嘲笑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 哈克从小没有受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是真正的放荡不羁的角色:肮脏,缺乏管教,几乎不识字,语言粗鲁。他整天东游西逛,对长辈的说教不屑一顾,总是渴望跑到无人管束的地方去,总是想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但这种所谓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却束缚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的思想和活力,压制了他自由的天性。哈克无法忍受这种生活,最后只能弃而远之。 他崇尚自然,觉得在树林里听自然的声音,睡得才是最安稳的,“穿上我原来的破衣烂衫,重新躲到我那只装糖的大木桶里,自在逍遥、心满意足。” 哈克贝利要拯救的黑奴吉姆,是当时所谓文明的白人世界所坚决否认的阶层;他抵制美国传统教育制度,与当时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格格不入。这些行为举止都是他对于成人世界的一种反抗表现。 除了对于自由的向往,小说里还充满了反抗意味。哈克贝利作为一个反抗者,对美国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都存在着强烈的不满。 首先就是对当时美国刻板传统的教育制度的反抗。在小说的第一章,哈克就说:“道格拉斯寡妇拿我当她的儿子,说是要给我受点教化。可是因为那寡妇一举一动都很讲究规矩和体面,实在太闷气,在她家里过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所以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着溜掉了。”好心的道格拉斯寡妇和沃森小姐出于同情收养了可怜的小哈克。她们费尽心思,企图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模式改造哈克。她们迫使他学文识字,信奉上帝,努力成为一个能被社会接受的体面人。无论是在小说的开始还是故事的结尾,哈克都因要反抗传统的美国教育制度而偷着溜掉和再次出逃。在小说结束时,斐尔普斯太太想收哈克做干儿子,让他有机会成为文明人,这同样让哈克无法忍受当时所谓的规矩和体面。文明人的说辞最终让一个渴望自由的少年不堪重负而选择逃离。 其次是对宗教制度的反抗。宗教制度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小说中写到“教堂里不见人影,兴许有一两头猪,因为教堂门上没有锁,夏天猪就爱躺在木头拼成的地板上,因为那儿凉快。你要留心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只有非上教堂不可的时候才去教堂,猪却跟人不一样。”这里看似漫不经心的闲笔,将不喜欢去教堂的大多数人与喜欢到教堂乘凉的猪相提并论。正是哈克反宗教的一个例证,对宗教的僵化及人性的伪善揭示得入木三分。华珍小姐接着告诉哈克,只要他每天做祷告,不管他要求什么都能得到。出于孩子的好奇,哈克进行了验证,却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