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正取心要分三.doc

  1. 1、本文档共2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doc

道次第文库系列24宗喀巴大师 造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 道次第文库系列24 宗喀巴大师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 五 目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正 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1 正修下士意乐 ……………………………………………………………………………1 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1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2 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6 修习之胜利 ……………………………………………………………………41 当发何等念死心 ………………………………………………………………60 修念死理…………………………………………………………………………72 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 ………………………………………………154 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159 大有情地狱 ………………………………………………………………159 近边地狱 ……………………………………………………………………178 寒冷地狱 ……………………………………………………………………185 独一地狱 ……………………………………………………………………190 旁生所有众苦 ………………………………………………………………194 饿鬼所有众苦 ………………………………………………………………198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 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  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 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为两科,一是对三士道总的建立发起定解,二是正式于三士道取心要之理。换言之,取心要就是要在三士道上修心,依次修行共下、共中、上士三种道。这样随顺缘起的正道修心,就能取得现时增上生和毕竟决定胜解脱成佛的大义,而这种取心要欲又通过逐步地修心来实现,最终转入上士道取成佛的大义。 下面就正式开始修心的历程。修心的第一步就是修无常,可见这个是极端重要。换言之,如果没有修出无常来,那就没办法开展整条菩提道的修行,因为心一直耽著在现世的欲乐当中,连修道士的名称尚且不得,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修道士,又如何能成办伟大、宏深的成佛大义呢? 初中分三: 一、正修下士意乐  二、发此意乐之量  三、除遣此中邪执 初中分二: 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这又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修下士的意乐。总的来说,修共下、共中都是为了修出下士和中士的意乐,有了这两种意乐才能够进入上士,所以关键就是修意乐。对于下士法类来讲,首先在修意乐上要生起希求后世的心,这是一个标准。因为他不希求成办现世的利益,而是以希求后世的利乐为重,所以是殊胜下士。所以凡是真实的修道者都是舍世者。这不同于一般的世间善道,只是为了完成现世的利益,遵循缘起的正道,那是属于一般的下士。但是由于一个人他的眼光看到的是一个无上的佛道,这是何等深远的事。因为这是一条很深远的路,人生又这么短暂,所以他必须得抛开一切次要因素,一心励力地求取无上道,而且道不完成他不会轻易地涉世的。 所以一般地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盛唐时期的极殊胜根器者,他能够迅速开悟,然后又能保任,之后能在世俗中和光同尘。这不是一般的人能行的,所以不要高谈什么汤镬中行、五欲中行,首先就是要发起毅然决然的求道之心,为了完成这无上的大义,必须得首先抛弃一切的琐事,不然就分散了心力,所以怎么入菩提道呢?首先就要发起舍世的心。怎么发起舍世的心?最低标准就是要引起希求后世的心。然后正式依止成办后世安乐的方便,这样才成为这里的殊胜下士。 初中分二: 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 为了发生希求后世的心,首先要思惟这一世不能久住,忆念一定会死。再想到这样死后会生到哪里,比较善恶二趣的苦乐,想一想堕入恶趣的可怕,就由这两门使心发生转变。因为一想到这一世很短暂,来世前途堪忧,也因此必须为来世做准备。这就是人的眼光变得深远以后,他的重点就不一样。这种心很难得,因为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后世,更何况以后世为重。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而且要依循佛的圣教,直接看到三恶趣苦。这是不具神通者无法见到的事实,因此不顺着圣教修行是无法出现这种意乐的。这是菩提道的第一个重点。 这个重点没发展出来,尽管在其它的上面忙碌,也不算殊胜,因为内在的核心还是一直在抓现世,这是这一生积存的很深厚的习气。所以我们不要重视嘴皮上飘着的词句,要重自己的心。嘴里可以谈论最高最深的话,然而自己的心是如此地肤浅,如此地不可救药。这样要重视的就是修无常修恶趣苦,这个一相应了你就完全不一样了,那种心的急

文档评论(0)

139****26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