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八十六本,第一分
出版日期:民國一○四年三月
從去思碑到言行錄──元代士人的
政績頌揚、交游文化與身分形塑
*
陳雯怡
本文以去思碑為起點,觀察元代士人頌揚政績的風氣、行為與意義。相較於唐
代二十餘篇,宋代不足十篇,元代留下了 超過三百篇的去思碑。去思碑(或稱德政
碑、遺愛碑等等)是地方百姓或士人為紀 念、頌揚地方官的善政而建立的。但去思
碑不僅以碑的物質形式立於一地,塑造地 方的集體記憶,也以文本的形式流傳於士
人之間,成為個人的文件。本文將去思碑放在士人交游文化的脈絡中,觀察去思碑
如何與其他頌揚政績的贈序、詩卷、記文 等等一起作為個人「聲譽」的文字表現,
並分析「歷官記」、《甘棠集》,乃至《編類運使復齋郭公敏行錄》這些作品,探
討頌揚文字如何形塑個人的身分意象。本 文進一步連結頌揚政績與當時其他的頌揚
行為,提出其關鍵是以「卷」為物質形式的「題跋模式」,而透過頌揚文化觀察其
下士人社群的社交活動與社會網絡。
關鍵詞:元代 士人 去思碑 文體 社會網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文為國科會(今科技部)補助之研究計畫 (計畫編號: )部份成果。
99-2410-H-001-051-
-1-
且主:區
去思碑(或稱德政碑 、 遺愛碑 、政績碑 、惠政碑等等)是地方百姓或士人為
紀念 、頌揚地方官的善政而建立的 。去思碑起源甚早 ,漢代以來即形成的紀功頌
德碑可以視為其這源 ,下至明清 ,未曾或絕 ,成為表彰循吏的一個重要形式, 也
是傳統「循吏文他」的一個表徵 。就現存可見的去思(德、 政) 碑文而盲 ,相較於
唐代二十餘篇 ,宋代不足十篇 , I 元代則留下了超過三百篇的去思碑 , 數量差距
極大 。即使將歷代文獻留存多寡的因素加人考慮 , 元代去思碑之盛行, 仍然是個
令人注目的現象 。 2從地方紀念碑的角度 ,去思碑( 至少在形式上) 代表一地民
眾之戚念 ,其建立的過程則可能涉及複雜的地方政治 ,亦關係到國家的政令約
束 。 3然而 ,如果從碑的性質為頌揚政績 ,以及碑文之作出自士人之手(例如 ,
相對於個別百姓可自行設置的生祠) 來觀察 , 元代大量的去思碑可以被放到另一
個脈絡思考 ,即當時士人的頌揚活動 。去思碑讓我們注意到元代其他體裁不同 、
產生脈絡有異 ,但同樣歌頌政績的文字 ,如記 、 傳 、序 、詩等等 ,合起來呈現出
一個歌功頌德之聲盈耳不絕的頌揚文忱 。 本文對去思碑的討論, 不在其地方紀
念碑的角色 ,而是以之為起點, 觀察元代士人頌揚政績的風氣 、行為模式及其
意義 。
去思碑的建立雖是一種由來已久 、自成一格的傳統文類 ,但它在元代的表現
同時是當時士人間政績頌揚活動的一部份 。然而 ,如果碑石是百姓去恩的載體 ,
那麼這種頌揚活動存在的脈絡是什麼?從頌揚文本的流動可以看到 ,其底層有一
元代士人的社會網絡在支撐 。 而如果去思碑是地方社會的紀念碑 ,那麼這種存在
於士人網絡中的頌揚文本具有何種作用? 此則須從當時士人間的交游文化來觀
察 。從士人社群的角度 , 政績頌揚不僅是頌揚者與被頌揚者兩端間的關條而己 ,
更關係到個人在群體中的評價 , 因此既涉及建立名聲的社會網絡,也涉及詮釋名
l 關於唐代的德政碑 , 可參劉馨裙 , ( 從生祠立碑談唐代地方官的考諜) , 高 明士主編 , ( 東
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 ( 二» (全北 : 因 立全灣大學出 版中 心 , 2005 ) , 頁 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