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联末期卢布信用危机原因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苏联末期卢布信用危机原因探析 富景筠   【内容提要】 卢布信用危机是苏联经济崩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戈尔巴乔夫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是导致卢布急剧贬值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苏联末期的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造成流通领域货币数量的激增。与此同时,传统货币管理体系的严重失灵又进一步加速了转账卢布的现金化过程。而1991年年初的货币改革和价格自由化则直接引发货币滞存与通货膨胀的螺旋上升。鉴于卢布信用等级是苏联政权牢固程度的晴雨表,剖析引发卢布信用危机的原因,对于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根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苏联货币 卢布 赤字财政 信用危机   【作者简介】 富景筠,197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07)   1990年是苏联末期[1]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分水岭。就通货膨胀率而言,1986~1989年仍较为平稳,零售价格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2·1%[2]。然而自1990年起,情况开始迅速变化,零售价格指数的增长率达到5·6%[3]。至1991年,苏联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压制性通货膨胀开始公开化,并迅速升级为奔腾式通货膨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1991年零售价格指数和批发工业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86%和138%。随着苏联通货膨胀率的急剧攀升,卢布实际购买力大幅下滑。据统计,与1985年相比,1990年单位卢布的实际购买力仅为其名义价值的12% ~ 14%[4]。而到了1991年,卢布在一年内的贬值幅度就达到85%[5]。可以断定,卢布信用危机是在1990和1991这短短两年内全面爆发的。   为什么苏联末期的卢布币值会表现出如此剧烈的波动趋势?导致这一时期卢布信用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意义深远、发人深思。另外,卢布的信用等级是苏联政权牢固程度的晴雨表,而苏联末期卢布的急剧贬值正是这一政权风雨飘摇的直接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卢布信用的衰退与丧失构成了苏联经济崩溃乃至国家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剖析引发卢布信用危机的原因对于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根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苏联末期货币发行和银行信贷的具体情况,进而阐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的严重后果以及卢布信用危机的酝酿过程,最后解析1991年年初货币改革和价格自由化是如何引发了以奔腾式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为特征的卢布信用危机。 一   戈尔巴乔夫实施市场化改革后,苏联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攀升。1986~1989年,年均赤字为730亿卢布,仅1988年就增加了56%[6],1989年升至1 000亿卢布[7]。就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来看,1986年为5·7%,1987和1988年分别为6·4%和9·2%,1989年则接近10%[8]。进入90年代,苏联财政的赤字压力越发严重。1990年,财政赤字为850亿卢布,占该年联盟GDP的8·5%[9]。据统计,1991年,仅联盟的财政赤字就达到2 050亿卢布[10],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和加盟共和国,苏联政府的赤字总额则高达4 820亿卢布,其占联盟GDP的比例攀升至26%[11]。   在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受限[12]的重重困难下,苏联政府铤而走险,采取了依靠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实现融资。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对于暂时解决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无疑是立竿见影的;于是,这种收效显著的筹资手段迅速被资金饥渴的苏联政府滥用无度。从走势上讲,1971~1985年,苏联货币发行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年均总量为33亿卢布。1986年出现小幅增长,升至39亿卢布。货币发行量的爆炸性增长出现在1987年。该年,货币发行量逼近60亿卢布,为上年的1·5倍。从1988年开始,这种增长势头越发不可遏止。1988~1990年,年均货币发行量高达188亿卢布。到了1991年,货币发行量则升至1 276亿卢布,是上年的4·8倍[13]。   基础货币M0的迅速增加通过乘数效应的放大作用,直接导致流通领域中现金数量的成倍扩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戈尔巴乔夫改革后,苏联货币流通领域中的现金数量从1986年的748亿卢布升至1990年的1 361亿卢布,五年内增长了1·8倍。到了1991年12月,流通领域的现金总量达到2 500亿卢布,与年初相比近乎翻了一番[14]。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卢布现金迅速激增的同时,苏联传统的银行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金融改革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银行体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国家银行为领导、五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和信用社银行为补充的新型金融体系。随着中央银行管制的全面放松,大一统式的垄断银行体系在整个国民经 济中的职能迅速分散。这大大削弱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控制信贷水平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发大范围的信用膨胀。   在戈尔巴乔夫提出《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