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第五节灾害与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灾害与环境 主题:分析中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对照《中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 写出读书报告 能力训练:理解国家政策和需要的感悟能力 要求:2人一组,讨论,完成1份作业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签字国。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二) 、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就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灾害与环境 2、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3、生态农业建设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4、林业生态屏障开始发挥作用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它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总面积406.9×104 km2,占国土面积42.4%;规划造林3 508×104 hm2,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将分3个阶段、8期工程实施。三北防护林的第1期工程,从1978—1985年,累计造林666×104 hm2。第2期工程是从1986到1995年,提前1年超额完成规划造林任务1 333×104 hm2。这些树木全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9%。从1996年开始的第3期工程历经5年时间,造林400×104 hm2,投资78.56亿元。 灾害与环境 三北防护林第1、2期工程已经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 100×104 hm2受风沙侵袭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粮食增产10%~30%。12%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10%的沙化土地得到控制,4×104 km2的沙漠得到了绿化,133×104 hm2沙地被改良成了农田、牧场或果园,有893×104 hm2的沙化、盐渍地、牧草严重退化的草原得到保护和恢复,数十万牧民在沙地中安家致富,黄土高原3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10%以上。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该工程涉及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等13个省(区)的645个县(市),总面积约160×104 km2。1989年国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总体规划》。该工程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 000×104 hm2。其中1989—2000年营造林1 210×104 hm2,新增有林地面积666×104 hm2。第1期工程建成后,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20%提高到40%左右,水土流失面积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土壤年侵蚀量减少4×108 t。 灾害与环境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该工程涉及沿海地区11个省(区、市)195个县(市),总面积25×104 km2。中国沿海地区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总长1.8×104 km。2050年工程建成 后,森林覆盖率将由1987年的21%提高到38%,使770×104 hm2农田得到林网保护,水土流失量减少50%。 太行山绿化工程:绿化工程涉及4省(市)110县(市),总面积12×104 km2。规划造林面积356×104 hm2。2050年绿化工程完成后,森林覆盖率将由1993年的15%提高到35%左右。 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构成华北平原的屋脊,成为京津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1993年全面启动的绿化工程,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造林种草,建设起以防护林为主体,多林种科学布局,多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平原人口、耕地和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0%,45%和12%,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对改善平原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 灾害与环境 5、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和供水效益 6、水土保持和治沙工程取得一定进展 1949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全国整修、新修各类江河堤防27×104 km,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6万座,塘坝620万座,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