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王天民 北京师范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电话:010 第八章 第二部分 刑事法律制度 基本理论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犯罪 刑罚制度 犯罪种类 1.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1刑法的概念 1.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指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即指刑法典。 1.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2.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刑。 1.2.2罪刑相当的原则 强调了量刑公正及执法中的平衡和统一 。 1.2.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的原则 强调立法平等和司法平等 1.2案例链接1-1 张某是某市财政局副局长。张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财物8万余元。检察机关以受贿罪对其提起公诉。审判机关审理本案时,有人认为,张某是国家干部,为本市财政工作作出过较大贡献,可以对其从轻处罚。但人民法院坚持原则,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张某作出了公正的判决。 ——这一案例体现了刑法的什么原则? 1.2案例链接1-2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对于一切犯罪行为,应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因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保护;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 1.2案例链接1-3 本案中,张某身为某市财政局副局长,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已构成犯罪,应当依法受到刑罚处罚。人民法院并不因其是干部、为本市财政工作作出的贡献而对其从轻处罚,这一方面坚持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也破除了一些人心目中的错误观念,对打击贪污腐败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1.2案例链接2-1 某甲和某乙到某丙家行窃,共窃取了价值达3万元的财务,经销赃后,账款二人平分。但某甲在行窃中瞒着某乙,偷偷地把一个价值0.5万元的项链装入兜中,据为己有。案子后来被公安机关侦破,一审法院判决甲5年有期徒刑,而判决某乙3年有期徒刑。某甲不服,认为对其判得偏重,提起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后,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原因何在? 1.2案例链接2-2 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便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轻重相当的刑罚;做到重罪重判,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此案中某甲盗窃的数额除了和某乙共同盗窃的外,还应把其单独盗窃的项链的价值计算在内。这样,某甲的盗窃数额明显比某乙的大,故其承担的刑事责任也应比某乙大,对其判处 的刑罚是理所当然的。 2.犯罪 2.1犯罪的概念 2.2犯罪的特征 2.3犯罪构成 2.4排除犯罪的事由 2.5故意犯罪形态 2.6共同犯罪 2.1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对犯罪作了具体完整的定义。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2犯罪的特征 2.2.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所谓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其实质就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2.2.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是犯罪。 2.2.3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某一行为不应当受到刑法处罚,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因此,应受刑法处罚性也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 2.3犯罪构成 2.3.1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即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女教师遭遇劫匪冒沉默的螺旋传播学.ppt
- 浅析燃气报警器备受用户冷落的几点原因.ppt
- 隐姓埋名三十年.ppt
- 职业技能鉴定政策法规.ppt
- 第六章教学评价.ppt
-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ppt
- 高中化学34《离子反应》两课时课件鲁科版选修4.ppt
- 矿山爆破安全管理浅析24.ppt
- 神秘顾客检测.ppt
- 矿井瓦斯抽放技术1.ppt
-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中学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广西贺州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 宁夏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邯郸市第一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