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心理倾与管理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Supervisor forms expectations Expectations affect supervisor’s attitude Supervisor’s attitude affects employee Employee’s behavior matches expectations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Cycle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三、态度与行为 1、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是一种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行为是外显的活动,是一个人在其态度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对态度对象的具体反应。如一个人有反对吸烟的态度,就可能表现出拒绝吸烟的行为。 这说明在通常情况下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但是,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并不完全是这样简单,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出不一致。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2、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1)态度本身的协调性会影响行为的表现 如果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是协调的,那么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程度亦高。 (2)态度的强烈程度会影响行为的表现 一种态度越强烈,也就是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越大,那么其相关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3)动机会影响行为的表现 如果态度与这个人的其他动机发生冲突时,将影响到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4)情景的压力会影响行为的表现 一个人喜欢吸烟,对吸烟持赞同的态度,但在办公室里吸烟可能引起别人反感,这种压力迫使他在办公室里不吸烟。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四、态度的改变(P214) 1、态度改变的理论 ★认知体系平衡理论(cognitive balance theory) 这是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年提出的一种态度改变理论。 海德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与评价之间趋向一致的压力。如喜欢某个人,则对这个人的言谈举止也赞赏;若不喜欢某个人,可能对他的衣着亦感到不满。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当人们对一个单元内的两个对象的看法一致时,人们的认知体系就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不平衡。如喜欢某人,却不赞同他的工作,就产生了认知的不平衡状态。 这时人的内心就出现紧张和不愉快的感觉。消除这种紧张或不愉快的方法是改变态度:或者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者不喜欢此人,以便使认知体系恢复平衡。 海德提出了一个O-P-X图式用来解释态度的转变过程。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P 0 X + + + P 0 X + - - P 0 X - + - P 0 X - - + P 0 X + - + P 0 X + + - P 0 X - + + P 0 X - - - 平衡结构 不平衡结构 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O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O赞美爵士音乐,P-O-X图式中,三者关系皆为正(“+++”,如图7-2中平衡结构的第一图),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O-X图式中,三者关系二正一负(“++-”,如图7-2中不平衡结构的第一图),则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 当不平衡时,人们一般运用了“最小努力原则”(即花费最小的代价)来调整,个体将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例如,在不平衡结构的第一个图示中,P就可能改变对X的喜欢,从而恢复平衡结构。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认知元素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年提出了认知元素失调的态度改变理论。费斯廷格认为,人的认知体系可以分为协调、不协调、不相关三种情况。 如,“这桌饭菜质量不错,应该付300元”就是协调的认知;而“这么差的饭菜却付了300元”是不协调的认知。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认知元素失调理论认为,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冲突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不愉快,并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采取某种行动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不协调强度越大,则人们想要减弱或消除不协调的动机就越强烈。减弱或消除失调状态的办法就是改变态度,使元素间的不协调关系趋于协调。 例如,认知元素A“我喜欢抽烟”,与认知元素B“抽烟可能导致癌症”是不协调的。为此,一个人要么改变认知元素A为“我不再喜欢抽烟”,要么改变认知元素B为“抽烟导致癌症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从而达到认知的协调。 *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 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 案例 费斯汀格曾以研究“每个人对事物的兴趣是否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