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知识点回顾《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为政以德思想,均无贫含义)1.“为政以德”具体含义,有什么作用?2.治国主张“富之”“教之”(先富后教思想),又主张“去食留信”,是否矛盾?3.“正己”含义4.孔子的“均无贫”与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均贫富”是否相同?理由?为政以德1.“为政以德”具体含义,有什么作用?具体含义: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德治”“礼治”)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作用: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有耻且格。(心悦诚服、自我约束)耻:羞耻心格:内心归依,心悦诚服2.治国主张“富之”“教之”(先富后教思想),又主张“去食留信”,是否矛盾?不矛盾。两个主张都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孔子认识到百姓富足、教化的重要性。而“去食留信”是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对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就失去了根本。3.“正己”含义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执政者而言,要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惠爱人民;役使百姓按一定的时节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问:“使(要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孔子的“均无贫”与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均贫富”是否相同?理由? 不相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正如朱熹《论语集注》的解释“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均贫富”的“均”是等级制度下的平均。克己复礼 1、“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 (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是否相同?理由。2、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 3、怎样做到“色”?“有酒食,先生馔”就是“孝”吗? 1、“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回归周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 (1)“礼”是一种制度、规范,“仁”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 。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是否相同?理由。不相同。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子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孔子提倡要各安其分,强调两面性。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父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2、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名”就是名分,即社会角色。“正名”就是拨乱反正,纠正与礼乐制度的 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因为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各种礼制都遭到破坏,僭越行为司空见惯,因此孔子要“正名”,维护等级制度。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要各守其位,各事其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怎样做到“色”?“有酒食,先生馔”就是“孝”吗?——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侍奉父母时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脸色是内心的外现)“孝”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原则侍奉父母,“有酒食,先生馔” 等物质上的供养,更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从而做到“色”。孝:孝顺父母弟:通“悌”,敬爱兄长(补充)1、孔子认为西周是完美理想社会,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2、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叫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门。)3、礼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