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企业如何培育提升核心才能.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如何培育、提升 核心竞争力 》专题讲座 最 终 产 品 一、盲目多角化经营 1.巨人集团的教训 巨人集团是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的电脑软件企业,前4年由于其创始人经营战略得当,发展顺利。史玉柱靠增加广告费用和不断开发新软件促进企业赢利,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两年成为千万富翁,三年成为亿万富翁。1993年巨人集团因国外计算机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使业务受到重创。于是,史玉柱试图通过拓展多元化经营来渡过难关。他大胆地进入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开始,他打算盖一幢18层自用办公楼。后来加到38层,再加到 54层,最后决定加到70层,工程预算由2亿元增加到12亿元。从1994年4月到1996年7月,巨人集团从未申请银行贷款,仅靠自有资金和卖楼的钱支撑着。由于巨人大厦未能如期完工,买楼的人纷纷要求退款并要求赔偿,致使巨人陷入财务危机。而盲目进入生物工程对巨人集团来说,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巨人集团便在多元化经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大厦没有盖起,生物工程也赔进去了。最后巨人以破产而告终。 2.宝安公司的混合并购失败 深圳宝安公司首创我国第一个企业并购的案例:它因收购上海延中实业而闻名全国。从1993年起,保安公司大兴混合并购,实行多角化经营,下属有多少子公司、孙公司,自己也搞不清楚,结果带来极大的负效应。以1995年与1994年的财务指标比较,主营业务收入下降43.5%,税后利润下降88%,净资产收益也从1994年的18.9%下降至1.87%。在领教盲目发展多元化的教训后,宝安公司终于在1997年下决心关掉了几十家企业,重新选择了自己最具优势的房地产和生物工程为拳头产业,集中力量搞好这个主业。深圳宝安公司是在付出高昂学费之后,才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问题 1.核心能力是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的结果,为什么又表现在多种经营上? 3.ITT卖掉250项业务,投资回报提高。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经营庞大企业联合组织的典范,1970年发展下属企业达400多个,经营活动遍及70多个国家,业务覆盖了从娱乐场到电话转换机等若干领域。1995年,当其总裁因公司经营困难而宣布将ITT分解为三个独立企业时,ITT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急剧上涨。 这说明,投资者已对多元化经营战略失去兴趣。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公司合并才会使股票升值。 二、低成本扩张的负效应 1. 上海新沪钢铁厂低成本兼并反被兼并:1993年兼并战斗型钢厂,投资6000万元(购置了50年代水平的横列式轧机),生产普通异型钢材,新上项目连乡镇企业都竞争不过;后来,兼并通用机械厂投资3000多万元,又没成功。两次兼并,大伤了新沪钢铁厂的元气。于1997年被上海一钢集团兼并。 2.凤凰羊毛衫教训。卖掉名牌商标:图小利,断送长久财源。 问题 2低成本扩张不好吗?为什么? 一、技术至上 1.美国数字设备公司被购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计算机公司,其创始人奥尔森推出了第一批小型计算机,创建了小型计算机工业,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正当公司业务兴隆,赢利直线上升之时,他的市场理念却出了问题,他错误地认为将来“家庭没必要拥有个人电脑”,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进而加速了经营失败,1998年被在技术上远不如它的康柏公司收购。论技术实力,数字设备公司当时是第一流的。 2.IBM总裁沃森认为:“信念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资源、结构、创新以及时效。” 3.制度重于技术 上海新沪钢铁厂被兼并时还有一条刚从意大利引进的连轧流水线,武汉荷花牌洗衣机被小天鹅兼并时也有两条极为先进的生产线。 问题:1.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首先表现在有无独特的技术,为什么又不能强调技术第一? 第14讲 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误区之二 二、闭门造车 1.日本汽车初入德国市场也受挫,后来深入用户调查并改进车型后才获胜。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初进入德国市场,采用的是美国人所喜欢的箱式车型,而不是德国人所喜欢的空气动力型产品。更令德国人不能接受的是,这种汽车不能适应德国高速公路上行驶。因此,日本人失败了。后来,日本人深入德国市场,征求

文档评论(0)

181****7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