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取穴.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的起源 针灸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及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剖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历史悠久,几千年来,针灸医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起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医疗保健事业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三阴经 1、手太阴肺经 2、手厥阴心包经 3、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1、手阳明大肠经 2、手少阳三焦经 3、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 1、足阳明胃经 2、足少阳胆经 3、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 1、足太阴脾经 2、足厥阴肝经 3、足少阴肾经 经络系统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腧穴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 针灸的用途 针灸的治疗病种不断扩大。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对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眼和附器、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对于多种难治性疾病、原因不明性疾病、体质性疾病与心因性疾病,针灸可成为有力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手段 (4)、心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老年性痴呆等,可以使用针灸作为辅治疗。另外,针灸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保健方法。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结石、尿潴留、原发性或术后尿失禁、遗尿症、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不射精、男性不育症。 (6)、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颈痛、头昏、眩晕等)、腰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颞颌关节紊乱症、肩周炎、网球肘、( (7)、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偏少、色暗)、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呕吐、胎位不正、产后尿潴留、乳汁不足、乳腺炎、附件炎、盆腔炎。 (8)、儿科疾病:小儿抽动症、多动症、脑瘫、智力低下、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小儿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营养不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性腹痛、小儿肌性斜颈、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小儿遗尿症、咬指甲癖等。 (9)、五官科疾病:弱视(12岁以内)、近视(青少年)、斜视、视疲劳(成人)、干眼症、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损伤、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单纯性鼻出血、牙痛、急慢性咽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突发性耳聋(发病早期)、麦粒肿、结膜炎。 (15)、保健与美容:肥胖症、皮肤皱纹、眼袋、黑眼圈、黄褐斑、雀斑、痤疮、酒糟鼻、男性脂溢性脱发等。   (16)、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镇痛及肿瘤化疗后呕吐。针灸刺激机体产生类吗啡物质,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作用,没有副作用。 针灸的禁忌症   一、针刺的禁忌:   1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 、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骨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门、百会 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的禁忌: 1 、对实热证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 2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二、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深刺多用直刺 浅刺多用斜刺、平刺 三、行针方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 四、留针与起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治疗的作用。一般留针10-20分钟。 起针的方法是以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顺势提至皮下,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