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神经系统第一节.ppt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蛋白锚定囊泡、动员(Ca2+)、摆渡(G蛋白)、着位、融合(突触结合蛋白)、出胞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突触前膜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释放递质于突触间隙 引起突触后电位(PSP) 3.突触传递的过程 3.突触传递的过程 4.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 指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是局部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 称为EPSP。 EPSP EPSP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Na+内流、 K+外流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去极化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产生超极化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这种后电位变化称为IPSP。 实验证据:刺激伸肌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 屈肌运动神经元记录。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IPSP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l-内流、 K+外流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超极化 突触前突起末梢兴奋(AP)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Na+内流,后膜去极化 Cl-内流,后膜超极化 EPSP IPSP EPSP与IPSP的形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EPSP和IPSP代数和 突触后神 经元抑制 超极化 去极化 突触后神 经元兴奋 2. 沿轴突扩布至末梢 和逆向传到胞体, 使整个神经元发生 一次兴奋。 1. 轴突始段 逆向兴奋胞体意义: 消除细胞此次兴奋前的去极化或超极化,使其状态更新。 阈电位 阈电位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李爽 教研室电话:3029104 监督电话: 3029945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1.基本结构: 胞体 突起 树 突 胞 体 轴 突 轴突 树突 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 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产生AP的起始部位 受体部位 传导神经冲动部位 引起递质释放部位 受体部位:树突和胞体 2.主要功能: ⑴ 接受刺激 ⑵ 传导信息 产生 AP部位: 轴突始段 传导AP: N纤维 递质释放部位:末稍 (二)神经纤维 1. 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1)与直径呈正比 传导速度m/s≈6×直径 (2)有无髓鞘 有髓纤维无髓纤维 轴索直径与总直径的比例:0.6左右 (3)温度:升高,加快;降低,减慢。 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 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 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⑴完整性: ⑷相对不疲劳性: 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传播。 ⑶双向性: 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兴奋传导是局部电流在一条纤维上构成回路,因纤维间的细胞外液和结缔组织绝缘作用。 ⑵绝缘性: (1)依据传导速度和后电位的差异(传出纤维) A.有髓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 α.肌梭和躯体运动 70-120m/s β.皮肤触压觉 30-70m/s γ.梭内肌 15-30m/s δ.皮肤痛温觉 12-30m/s B.有髓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3-15m/s C.无髓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0.7-2.3m/s 痛温觉 0.6-2.0m/s 3.神经纤维的分类 (2)依据纤维直径来源分类(传入纤维) Ⅰa:肌梭的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