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世界中医药.PDF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世界中医药.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世界中医药.PDF

世界中医药2008年1月第3卷第l期 ·43· ·中医药教学·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 王 思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100026) 关键词治未病 1.2发展于汉唐时期: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于汉代产 生了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手 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预防”的概段,将“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纳入了治未病范畴。 念,《周易·既济卦》说“君子思患而豫(预)防之”,是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治未病的理论 目前发现关于“预防”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医“治未 进行了精妙的阐发,《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 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由汉代 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阐发,后经历代医 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 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 《伤寒论》于六经病篇之后,专设《辨阴阳易差后劳复 理论和实践框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我国 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 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的理论体 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将病后调摄,以防 系已初步形成。 复发,补充为治未病内容的重要延伸。《金匮要略》对 l 中医治未病的发展溯源 疾病的发生和预防也作了很多原则性的阐述,并提出 1.1 奠基于战国时期:中医药传统治未病理论奠基于 了纲领性的治疗方法,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其时主要指“未病先防”,包 病脉证第一》强调虽然客气邪风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括了“养生保健”和“欲病救萌”两个方面。 但可通过“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等一系列措施进 《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 行预防,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养生保健的内容。 践框架。《黄帝内经·素问》中“四气调神大论”“上古 唐代孙思邈是又一位在治未病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天真论”“生气通天论”等篇均有专门阐述中医治未病 的医家。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 理念的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 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 已病之病”,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 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 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 内核。《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 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 所著《千金要方》记载了大量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 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提出了治未病相应的 此外,东汉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 养生保健基本原则。而《素问·八正神明论》又云: 功摄生,都对治未病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化。 “上工救其萌芽”,补充提出了未病先防的另一个含 1.3成熟于明清时期:中医传统治未病理论成熟于明 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 清时代,这个时期的医家们在临床实践中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