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如何预防丙肝?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 不与别人共用剃须刀、牙刷。 丙肝防治知识讲座 丙肝防治知识讲座 一、肝脏的功能和肝炎分类。 二、丙型肝炎的病原、症状。 三、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四、丙型肝炎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五、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六、丙型肝炎如何预防? 一、肝脏的功能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起着食物处理和化学工厂的作用,影响着血液、淋巴、胆汁、免疫系统功能和营养物质代谢。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分类 甲肝 乙肝 丙肝 丁肝 戊肝 传播 途径 粪口 母婴、血液和性行为 母婴、血液和性行为 血液,与乙肝病毒联合或重叠感染 粪口 是否有疫苗 有 有 无 乙肝疫苗可预防 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正在申请四期试验。 慢性化 无 有 有 有 无 重症 肝炎 有 有 有 有 有 二、丙型肝炎的病原 丙肝病毒呈球形,分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存在与感染者的肝细胞和血液中,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会使肝细胞受损,部分死亡,并诱发炎症反应。 二、丙型肝炎的病原 在体外环境中抵抗力弱。一般化学消毒剂和煮沸都能够杀灭。 二、丙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和慢性丙肝患者的症状都较轻,很多患者可无症状地发展数年,往往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检查出了丙肝。 急性丙肝症状较轻,如乏力,厌食,出现黄疸,大多ALT异常,但也有ALT正常者。 二、丙型肝炎的症状 慢性丙肝患者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感,右上腹不适和沉重感,恶心或关节痛,黄疸很少发生。有无症状或症状是否明显与肝脏的病变程度并不一致。 三、丙肝的诊断 血液检查丙肝病毒抗体,是最基础的检测,常作为筛查,检测结果阳性需要进一步做丙肝病毒核酸检测。 丙肝病毒核酸(HCB-RNA)阳性者就可以确诊。 三、丙肝的诊断 感染丙肝病毒半年以内为丙肝急性期。可表现乏力,食欲不振等。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核酸阳性,可有转氨酶、胆红素升高。 病程超过半年,丙肝病毒核酸仍为阳性,即可诊断为慢性丙肝。 三、丙肝的治疗 丙肝只要及早进行治疗,规范用药,大部分可以治愈。 目前丙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疗程根据患者不同病毒基因型通常为24周,48周,或者更长。 三、丙肝的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约60%-85%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 感染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10%-15%,肝硬化后发展为肝癌的概率为每年1%-7%. 四、丙肝在我国流行情况 2008年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自然人群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0.43%,据估计,我国目前约有76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近年来丙肝新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五、丙肝如何传播? 血液 母婴 性行为 五、丙肝通过血液传播 共用针头注射器,如经静脉吸毒感染丙肝占60%-90%. 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使用丙肝病毒污染,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或美容器械。 与别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纹身和打耳朵眼等行为都可能造成传染。 五、丙肝通过性行为传播 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性行为传播,传播概率为4%-6%.与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有可能被传染。如有艾滋病、性病、生殖器破损,则感染几率更大。有多性伴性行为者感染丙肝的危险性更高。 五、丙肝通过母婴传播 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传播概率约为5%-10%.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感染新生儿。 目前,没有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乳头有破损时,要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五、哪些行为容易传播丙肝?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接受过输血、器官移植等手术。 口、眼、鼻粘膜或破损接触受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 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穿刺。 长期经受血液透析 五、哪些行为容易传播丙肝?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进行有创操作,如牙科治疗、内镜检查、纹身和打耳洞等。 与别人共用剃须刀、牙刷。 多性伴行为,并不使用安全套。 男男性行为,并不使用安全套。 五、丙肝不传播的途径 工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丙肝。一起吃饭,咳嗽、打喷嚏不传播。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目前没有证据证实丙肝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也没有发现因蚊虫叮咬感染丙肝的病例。 六、如何预防丙肝? 六、如何预防丙肝? 夫妻忠诚,保持单一性伴,正确使用安全套。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在治愈前应尽量避免怀孕。 六、如何预防丙肝? 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预防丙肝的关键是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