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镇化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VIP

论我国城镇化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规划设计 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2012年12月以来接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及“两会”都提到了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传递出一个相同的重要信号,那就是国家将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未来的重点工作来抓。几十年来的中国城镇化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和矛盾才能更好地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本文选自《城乡建设》。《城乡建设》期刊简介:本刊是建设部主管主办,指导工作的机关刊。以从事城市规划、村镇建设、工程建设、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业等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立足全国建设事业,面向全国建设事业,服务全国建设事业。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发展,城乡建设   一是过去对城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解决人口城镇化滞后问题重视不够。有一部分人过去将城镇化理解为村庄的逐步消失,城市面积的逐步扩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城镇化就是农民到城里当打工仔,当生产者,而不认为他们是要定居城市并成为城市中有尊严的一员。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6万平方公里左右,扩大到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了50%以上。2000—2011年,城镇面积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人口的增长幅度,城镇的人口密度不升反降,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从8500人降到7700人。人口的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的城镇化。1978—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7.1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但是到2011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5%左右,还有相当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没有真正融入城镇,没有在城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和城镇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待遇。这样下去,势必阻碍城镇化正常有序推进,制约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和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二是我国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1978—2011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小城镇数量由2173个增加到19683个。中国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但是各城镇的空间分布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不同规模和层级城镇发展不协调。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东部沿海城市群,有效带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三大城市群以3%左右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3%左右的人口,创造了36%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东部一些地区人口、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却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压力巨大。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也在逐步形成城市圈或城市群,如成渝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但是总体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不强。我国的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有待提高,小城镇数量多,大部分规模小,承载能力有限,一些发达地区的特大镇财权和事权不匹配,急需改革完善。   三是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城镇化暴露很多弊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农业转移人口目前仍以劳动力流动为主,而非举家迁徙为主。2011年,举家外出农民工为3279万人,只占当年全国农民工总量的12.9%,这样就导致每年的“春运”压力巨大。2011年,跨省流动和远离家乡的打工人数达7473万,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47.1%,其文化适应和融入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年富力强的家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家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等“三留守”人员又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种给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再加之中国城镇的等级化行政管理体制使得分配资源的权力集中在特大和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更难付诸实践,必然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在一些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中西部产业园区和集聚区也开始面临招工难和留工难的问题了。   四是城镇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土地没有发挥出节约集约效应。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80—120平方米的标准。在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减反增,2000—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37亿,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却从2.47亿亩上升为2.77亿亩。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呈现出了低密度化倾向。一些城市没有考虑实际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盲目建设大马路、大广场,现在全国出现建新区和新城的热潮,很多冠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区域都有其名而无其实,很多三四线城市在没有人口导入和产业集聚的前提下直接进行房地产大规模开发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