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养护与维修(隧道)..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衬砌裂损及整治措施 隧道检查有: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限界检查等。 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最常见为水害,素来有“十隧九漏”之说。 将衬砌划分为左右拱圈、左右边墙及仰拱五个部分,再将每个部分依其内缘周长划分四个等分,即把衬砌断面分为二十个部位。 当衬砌出现错牙状裂缝时用裂缝错距表示。沿裂缝垂直方向量取的ε值称垂直错距;沿裂缝水平方向量取的c值称水平错距。 走向大致相同的两条相邻裂缝之间的距离称为裂缝间距。它被用来描述衬砌的破损程度。一般采取每一节段或每一节段中的某一部位(如左半拱、右边墙、仰拱等)为单位来分析。 裂缝密度即裂缝总面积(各裂缝长度与裂缝宽度乘积的综合)与所分析的节段或节段某一部分衬砌表面积之比值。用此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衬砌裂损的程度。 引起隧道病害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可分为两类,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于设计和施工不当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因素指隧址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交通等状态的变化而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地质状态 ◆ 内部荷载 ◆ 地貌改变 ◆ 地下水影响 虽然隧道破损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具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如图1-4a,由于侧向压力较大时,隧道衬砌则会发生位移、裂缝、塌落、压剪破坏;如图1-4b,在竖向压力较大时,拱圈下沉,拱顶开裂;如图1-4c,当局部压力较大或有态压力时,则会发生局部脱落;如图1-4d,锚杆垫板动处围岩由于受力集中而出现了塑性破坏;图1-5为在围岩产生下沉时,而引起隧道沿着纵向发生不同的位移变形。 建筑材料因素 设计因素 施工因素 地质状态 地下水效应 4 衬砌裂损及整治措施 4 衬砌裂损及整治措施 3.1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3 隧道水害及整治措施 隧道衬砌的漏水现象一般表现为渗、滴、淌、涌几种。 以上四种漏水现象,其出露部位与水量的不同,对隧道产生不同的危害: 2.运营中水害种类及其危害 (1)隧道漏水 对电力牵引区段和电力配线,使电绝缘失效,发生短路、跳闸等事故,危及行车安全; 洞内空气潮湿,影响养护人员身体健康,使洞内设备(通讯、照明、钢轨等)锈蚀; 混凝土衬砌风化、腐蚀、剥落,造成衬砌结构破坏; 涌水病害造成衬砌破坏,隧底积水造成道床基底被软化或掏空,使道床翻浆冒泥或下沉开裂,中断行车; 有冻害地段的隧道漏水会造成衬砌挂冰侵限和冻融破坏。 水压较大时会导致衬砌破裂; 使原完好的围岩及围岩的结构面软弱夹层因浸水而软化或泥化,失去承载力,对衬砌压力增大而导致衬砌破裂; 使膨胀性围岩体积膨胀,导致衬砌破坏; 在寒冷地区发生冰胀和围岩冻胀,快速导致衬砌破坏。 主要是指运营隧道中地表水或地下水向隧道周围渗流汇集。如果不能迅速排走而引起的病害有: (2)衬砌周围积水 衬砌基础下沉,边墙开裂或者仰拱、整体道床下沉开裂; 围岩滑移错动导致衬砌变形开裂; 对超挖回填不密实或未全部回填者,引起围岩坍塌,导致衬砌破坏; 侵蚀性水对衬砌的侵蚀。 主要是指由于地下水渗流和流动而产生的冲刷和溶蚀作用。其危害有: (3)潜流冲刷 3.2 水害产生的原因 3 隧道水害及整治措施 1.勘测与设计 在防水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就了解得不够仔细,对衬砌周围地下水源、水量、流向及水质情况掌握不准等因素导致了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很难在隧道的使用期内完全满足防排水的要求。 2.施工 施工不当也可产生水害,施工单位一味追求施工速度,忽视二次衬砌质量,对排水设施不按施工 3.2 水害产生的原因 3 隧道水害及整治措施 规范要求操作等,使地下水丰富地区的隧道造成严重的渗漏水。 3.材料 如果所选用的防水材料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会导致隧道的渗漏水病害。 4.监理 监理工程师应对防水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铺设基层的处理,铺设工艺等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防水质量。 3.2 水害产生的原因 3 隧道水害及整治措施 5.验收 工程竣工后,从衬砌表面往往看不出什么问题,管理单位缺乏检验手段,有时又接近运营期限,往往对交验前的渗水情况,缺乏进一步查验,只好按竣工报告及施工总结,勉强验收,导致运营后渗漏水逐渐严重。 6.匹配 防水技术的匹配就是指防水设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