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
作者:于玉林 来源:
【摘要】创新教育是 21 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创
新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
取向的教育。会计实验需要实施创新教育。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
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会计实验创新
教学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过程创新、实验讲授创新、实验
学习创新、实验知识创新、实验组织创新、实验方法创新和实验操作
创新。会计实验创新教育采取的对策是领导重视、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和改革实验考核制度等。
【关键词】创新教育;会计实验;会计实验创新教育
在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环境下,会计实验是否需要实施
创新教育,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是面临的一个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本
文就此谈点认识供讨论参考。
一、创新教育是 21 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一)创造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创新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形成的。
创造教育自 20 世纪初提出,进入 21 世纪,迄今已逾百年。早在 1970
年,法国哲学家亨利·帕格森(henribergson 1859—1941)发表《创
造进化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创造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1936 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
课,该课程不研究发明创造出来有哪些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
样创造发明出来的。此后人们把这门科学叫做创造学,把创造学运用
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史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 1943 年 11 月 25 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创造
宣言》一文,提出“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人。”并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
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①1950
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在美国心理学年
会上发表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号召开展对创造力的研究。此
后将创造力纳入科学研究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强烈的反响。美
国的创造教育始于20 世纪初,到 80 年代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日
本也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了创造教育研究,日本政府在70 年代至
80 年代就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迈向21 世纪的高速公路”,“要
培养全球性的、建设型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韩国人认为“在
新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加坡三大教育改革课题之一便是“创新思维教育”。
我国在发达国家创新教育的影响下,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明确和在学校逐步开展创新
教育。1985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
出,培养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
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
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
造的科学精神。”这就将具有“创造精神”列为我国教育所要培养人
才的一项基本要求。1998 年 12 月 24 日发布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
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要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跨
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
创新能力。1993 年 2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
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
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再一次提出“进一步提高劳动
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任务。 1999 年 6 月《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这就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