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弯曲中心的确定: (1)双对称轴截面,弯心与形心重合。 (2)反对称截面,弯心与反对称中心重合。 (3)若截面由两个狭长矩形组成,弯心与两矩形长中线交点重合。 (4)求弯心的普遍方法: C C C Qy e C 弯曲中心 P x e y z 向C点化简 主矢Q 主矩 M=Q1h+Qe’ h 弯曲切应力流 C e’ Q1 Q Q2 C 主矢Q 主矩M 主矢Q 主矩 M= Q1h-Qe=0 向A点化简 A e Q1 Q2 Q 弯心作用: 外力作用在弯心上,杆件只弯不扭 弯心(剪心)定义: 梁横截面上弯曲切应力合力作用点 非对称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条件: 外力作用在主轴面内,还必须过弯曲中心 根据切应力流确定弯心位置 思考题 图示截面梁有无弯曲中心?若有,在何处? 一、选择梁的合理截面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北宋李诫于1100年著?营造法式 ?一书中指出: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 h/b)为1.5 英(T.Young)于1807年著?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 ?一书中指出: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为 R b h 一般的合理截面 1、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选择抗弯模量大的截面 z D1 z a a z D 0.8D a1 2a1 z 工字形截面与框形截面类似。 0.8a2 a2 1.6a2 2a2 z 2、根据材料特性选择截面形状 s G z 如铸铁类材料,常用T字形类的截面,如下图: 二、采用变截面梁 最好是等强度梁,即 若为等强度矩形截面,则高为 同时 P x 三、合理布置外力(包括支座),使 M max 尽可能小。 P L/2 L/2 M x + PL/4 P=qL L/5 4L/5 对称 P L/4 3L/4 M x 3PL/16 + M x qL2/10 + q L L/5 q L/5 q L/2 L/2 M x + 40 2 qL 50 2 qL - M x - + - 32 2 qL - M x + + - 四、选用高强度材料,提高许用应力值 同类材料,“E”值相差不多,“?jx”相差较大,故换用同类材料只能提高强度,不能提高刚度和稳定性。 不同类材料,E和G都相差很多(钢E=200GPa , 铜E=100GPa),故可选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提高刚度和稳定性的目的。但是,改换材料,其原料费用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 §5-6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一、斜弯曲:杆件产生弯曲变形,但弯曲后,挠曲线与外力(横 向力)不共面。 二、斜弯曲的研究方法 : 1.分解:将外载沿横截面的两个形心主轴分解,于是得到两个正交的平面弯曲。 Py Pz Pz Py y z P j 14 x y z P Py Pz 13 2.叠加:对两个平面弯曲进行研究;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起来。 x y z Py Pz P Pz Py y z P j 解:1.将外载沿横截面的形心主轴分解 2.研究两个平面弯曲 ① 内 力 18 Pz Py y z P j ② 应 力 My引起的应力: M z引起的应力: 合应力: 20 L Pz Py y z P j x y z Py Pz P L m m x ④最大正应力 ⑤变形计算 ③中性轴方程 可见:只有当Iy = Iz时,中性轴与外力才垂直。 在中性轴两侧,距中性轴最远的点为拉压最大正应力点。 当? = ? 时,即为平面弯曲。 D1 D2 a 中性轴 22 Pz Py y z P j D1 D2 a f fz fy b [例1]结构如图,P过形心且与z轴成?角,求此梁的最大应力与挠度。 当Iy = Iz时,即发生平面弯曲。 解:危险点分析如图 24 最大正应力 变形计算 中性轴 f fz fy b y z L x Py Pz P h b Pz Py y z P j D2 D1 a [例2] 矩形截面木檩条如图,跨长L=3m,受集度为q=800N/m的均布力作用, [?]=12MPa,许可挠度为:L/200 ,E=9GPa,试选择截面尺寸并校核刚度。 解:①外力分析—分解q a =26°34′ h b y z q q L A B 26 §5–7 拉(压)弯组合 ? 偏心拉(压)? 截面核心 一、拉(压)弯组合变形:杆件同时受横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而产 生的变形。 P R P x y z P My x y z P My Mz P hg 8 水坝 q P hg 10 二、应力分析: P My Mz P MZ My x y z z y 四、危险点 (距中性轴最远的点) 三、中性轴方程 对于偏心拉压问题 中性轴 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5辨证论治痛经【30页】.pptx
- 35-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编号.PDF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全册课件.pptx
- 全国各省份城市列表-可vlookup版.xls VIP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最全03709 .docx VIP
- 肿瘤患者腹泻的症状护理ppt.pptx
-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5(5篇) .pdf VIP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综合素质评价2024-2025学年度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doc VIP
-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五章.pptx
- 通信原理课设2FSK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建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