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人的心理与和谐家庭
目录 第一节 和谐家庭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类型与心理保健对策 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与家庭代际关系 第一节 和谐家庭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一、和谐家庭是老年生活的安乐窝和避风港 (一)完整家庭具有多种养老功能 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有哪些功能? 养老功能 ? 生活的主要场所 再社会化 生活照料 看病陪伴 外出陪伴 精神寄托 ? ? ? (二)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家庭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老伴 第二节 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类型与心理保健对策 一、老年人的家庭类型 (一)白头偕老型家庭 (二)离异边缘型家庭 老年夫妻离异边缘原因 (1)应从“家和万事兴”角度协调好彼此的关系,不要草率从事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把问题复杂化、白热化。 (2)采用“试离婚”办法 家庭对策 调适方法 1、老年再婚既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为什么?) 2、老年人再婚难度比中青年人大? 观念 子女关系、财产继承权 心理上 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传统老年观、社会习俗的阻碍 (三)老年再婚型家庭 3、老年人再婚动机直接影响再婚的结果 4、老年人再婚失败率较高(P231) 相识时间短,不够了解 婚后生活平淡、缺乏激情、怀旧心理导致无法真诚相待; 性格、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反差太大 再婚动机不良,目的未达到 缺乏培植老年再婚夫妻爱情的技巧 无法承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压力 5、老年人再婚后的心理调适 (四)未婚同居(搭伴养老)型家庭 (五)“保姆夫人”型家庭:“非婚同居”的“临时组合家庭”模式 “忘年夫妻”指的是夫妻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大,大到一两代人的年龄(老夫少妻、老妻少夫)。 (1)双方离异(或丧偶)后的往年夫妻组建家庭; (2)一方离异(或丧偶),另一方未婚组建家庭。(杨翁恋) (六)“忘年夫妻”型家庭 对“忘年夫妻”型家庭的疑问和看法 1.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性观念和婚姻家庭观; 2.随着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对婚姻生活质量要求也随之上升; 3.随着家庭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和“独身”家庭增加; 4.男女性别差异导致人的寿命“男短女长”、“阴盛阳衰”现象; 二、当代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单身贵族 家庭 丁克族 家庭 无性婚姻 家庭 同性恋 家庭 计划生育 空巢家庭 三、老年心理保健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特殊困难不仅指经济生活没有保障的老人,还包括丧偶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多病重病的高龄老人在内。 四、特殊困难家庭老人的心理护理 (一)丧偶独居老人心理护理 丧偶老人心理特点: 悲伤与痛苦 思念与怀旧 内疚与自责 怨恨与不满 恐惧与失望 正确认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换位思考 转移注意力 参加群体活动、回归社会 培养新兴趣爱好、健康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调适方法: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 空巢老人指与子女分开居住而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又称“纯老年人家庭”。 1、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 (1)最突出的需要: 生活与治病的保障; 得到原单位政府的更多照顾; 希望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2)空巢老人需要存在很大个体差异。 2、多角度理解空巢环境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充分利用积极的空巢环境: 安静平静的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 减少或避免因代际心理关系不协调带来的烦恼和不安情绪 有利于满足老人独立自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求 没有更多牵挂、有时间空间去开展文体活动、学习旅游、社会交往 不良心理:孤独寂寞、抑郁忧伤、焦虑恐惧、空虚失落 3、空巢老人心理护理的两大系统 政府、社会和社这个环境大系统; 空巢老人这个家庭和主体系统; 走出去 请进来 在家自得其乐 4、空巢老人心理的自我护理 整合各方资源,贯彻“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补充”和“人性化个性化”的工作方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建立“社区管理、家政服务、家庭子女赡养与老人自主”的多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的心理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坚持通过自己的各种具体可操作的活动来调节和护理; (三)多病(重病)高龄老人的心理护理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