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袅晴丝”唱段之演唱审美分析研究.docVIP

昆曲《牡丹亭》“袅晴丝”唱段之演唱审美分析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昆曲《牡丹亭》“袅晴丝”唱段之演唱审美分析-音乐论文 昆曲《牡丹亭》“袅晴丝”唱段之演唱审美分析 白宁 [内容提要]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经典作品,其【步步娇】“袅情丝”唱段是极富音乐内涵地唱段.本文从文辞与音乐地圆融、清客拍曲对昆曲技法地丰富、作品演唱审美几方面对“袅情丝”唱段进行分析,以期管窥昆曲艺术地魅力,挖掘中国传统演唱地精髓,体味中国传统审美地内蕴. [关 键 词]昆曲/《牡丹亭》/“袅情丝”唱段/演唱审美 中图分类号:J72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3-0055-3 昆曲《牡丹亭》是极富艺术魅力地经典作品,自创作四百余年来在戏曲舞台历久不衰.这里,选取《牡丹亭》中富有音乐内涵地《惊梦》出【步步娇】“袅晴丝”唱段作典型分析,以期管窥昆曲艺术地魅力,挖掘中国传统演唱地精髓,体味中国传统审美地内蕴.以演唱审美角度分析《牡丹亭》地一个唱段是一种新地视角,这里不揣冒昧,就教于方家. 一、真地会“拗折天下人嗓子”么? 昆曲之美,在于文辞之高雅、音乐之婉协以及文学与音乐地圆融.在“临川四梦”中,汤显祖最满意地是《牡丹亭》,他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唯在牡丹”.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然而,历史上围绕《牡丹亭》文辞拗口问题颇有争议,以致汤显祖说出“拗折天下人嗓子”.汤显祖显然是文本唯美主义者,但他绝不满足于“案上之书”,也追求作品在“场上”地艺术呈现.如何认识和解决拗口问题,关乎到文本与演唱地完美结合,许多学者对此有过考证研究,比如,曾永义先生就曾两论“拗折天下人嗓子”,论之甚详.这里从演唱审美角度再予探究. 昆曲是曲牌连缀体音乐,制词时,字之四声要与相对固定地旋律相谐,否则字音容易拗口.明代蒋孝、沈璟、沈自晋先后编纂、更定《南九宫词谱》,就是要为制词者提供一种合于声律地规范. 【步步娇】首句是分析平仄四声是否拗口地范例.明代《太霞新奏》卷首载沈璟【商调·二郎神】套,阐述了沈璟地曲观,其【转林莺】云:“用律诗句法当审详,不可厮混词场.步步娇首句堪为样.”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以“唐伯亨旧传奇”为式,确定【步步娇】首句地四声是:去上平平平平去.而《牡丹亭》【步步娇】首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为:平平平平平平去.前二字与沈璟总结地声律不合,演唱时难免拗口. 戏本创作是鲜活地,它以构建剧情、塑造人物为目地,于音律不可能字字相合.《牡丹亭》之前地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中地【步步娇】,首句也有不合平仄四声处,如《杀狗记》第三十三出【步步娇】首句“哥哥嫂嫂回家去”.另,元末《琵琶记》第三十八出【步步娇】首句:“(只见)黄叶飘飘(把)坟头覆.”(案,括号内为衬字,下同)四声是:平去平平平平去.如按四声,前二字与沈璟总结地声律不合;如按平仄,则第一字不合.那么,沈璟作如是观?《增定南九宫曲谱》中【步步娇】小注云,首四句“用仄仄平平,妙甚妙甚.”又云:“观《琵琶》之‘黄叶飘飘’,……盖‘黄’字处平仄可通用也.”沈璟未对“荆、刘、拜、杀”提出批评,对《琵琶记》也予认可,惟对《牡丹亭》多有挑剔,甚至改易《牡丹亭》曲本. 从唱工角度看,则是又一番天地了.“拗”,戏曲界亦称“倒字”,但不致“拗折”嗓子.唱工当然希望文人能按声律填词,而演唱中却常遇到拗口字,高明地唱工是可以唱好拗口字地.明代骚隐居士编《吴骚合编》之《作家偶评》云:“近日玉茗堂杜丽娘剧,非不极美,但得吴中按拍者调协一番,乃可入耳.”“吴中按拍者”可以把《牡丹亭》唱得“入耳”,后之有功底地唱家也深谙其中之道.明代沈宠绥《度曲须知》说:“从来词家只管得上半字面,而下半字面须关唱家收拾得好.”昆曲中地顿挫腔、豁腔、扭簪、撷落等多种技法都能解决拗口问题,这是唱家地“收拾”功夫.这里分析两个例证: 1梅兰芳先生1960年演唱《游园惊梦》时,按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记载地【步步娇】(袅晴丝)谱字演唱,其中“丝”字采用“启口轻圆”唱法,较好地在拗口处唱出了平声.其记谱如下: (案,笔者将《九宫大成》工尺谱译作五线谱,原仙吕宫,此处按昆班习惯作D大调) 2青春版《牡丹亭》沈丰英演唱则在”丝”字上加一个短暂下行地前倚音: 这种处理加重了去声字倾向,但她将前倚音唱得较弱,加重正音并延长时值,听觉效果仍是平声字.沈丰英地老师是江苏省苏昆剧团地张继青,张继青1986年演唱《牡丹亭》时也作这样处理.为什么要加上前倚音?元明时【步步娇】第二字多为去声,加上前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