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經籍志序
(隋書卷三二)
隋書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唐魏徵等撰。唐高
祖武德五年(622)開始修撰梁、陳、北周、北齊、隋等五朝史書,後未完成。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複由魏徵主持重修,並任隋書主編,貞觀十年(636)隋
書的帝紀和列傳部分及其他四朝史同時完成,號爲 「五代史」。參與隋書編修的
還有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等人。因「五代史」未修志的部分,貞觀十五年(641)
便另修十志三十卷,時稱五代史志,又因隋居其末,便附于隋書,是爲隋書十志,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由太尉長孫無忌領銜進之。實際撰修者於志寧、李淳
風、韋安仁、李延壽、顔師古、孔穎達、令狐德棻、敬播、趙弘智、魏徵等盡皆
當時名士重臣,因而五代史志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爲歷代史家所稱道。
隋朝雖享國時短,但統一南北,結束長期分裂、戰亂的局面,制度上總結前
代並多所創獲,開啟了隋唐帝國輝煌鼎盛的局面。唐初去隋不遠,君臣以隋為鑒,
非常重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這一點在隋書修撰中時有體現。雖說作者不同,編
修年代有異,造成體例不夠完備,某些史事有所遺漏,但文筆洗練,作者多親身
經歷隋朝,又有出將入相之治國重臣,非一般文人學士可比,因而書成以後,其
他十餘種有關隋朝史事記載的書籍便陸續失傳,魏徵主修之隋書便成我們研究隋
史的主要資料來源。因為隋書無表,清代學者萬斯同補撰了隋諸王世表一卷、隋
大臣年表一卷,黃大華補隋唐之際月表一卷,另有其他學者補遺、考訂地理志、
經籍志等,並收於二十五史補編,可以參閱。岑仲勉隋書求是亦屬精審之作。今
通行之中華書局點校本先後由汪紹楹、陰法魯、鄧經元等依據宋、元以來的九種
本子,並參校通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資治通鑒、通志等書校勘而成,是目
前最好的版本。本篇即以為據。
隋書十志文字多於卷紀傳,曾以五代史志之名曾單獨成書。其中經籍志在我
國學術史、目錄學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隋書經籍志是現存正史中,繼
漢書之後將圖書目錄作為專篇列入的第二部,是東漢至唐初以前古籍流傳與學術
文化演進的總結性論著,著錄了大量古籍的保存和散失情況,使漢、隋之際長期
的古籍狀況得以考見。該志創造性的總結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目錄學的成果,將全
部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其下又分四十小類 (未計道經、佛經),此
四部分類法成爲以後中國古代居主導地位的圖書分類方法。此外,它還首次在史
部中正式使用 「正史」一詞,列爲史部首類。隋書經籍志篇首爲總敘,四部後有
後敘四篇,分類有小敘四十篇,道、佛二篇,篇末有後敘一篇,共計四十八篇,
亦爲目錄學與學術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所選即篇首總敘全文。文中上溯
遠古,考鏡源流,對隋以前書籍的保存、流失、搜集、整理以及目錄學的發展史
作了全面的闡述。
附錄節自隋書牛弘傳。牛弘對隋代制度、文化建設居功至偉,在上表中闡述
了書籍的重要性,力主廣開獻書之路,所言書之 「五厄」既是隋以前我國圖書事
業所遭受的五次重大災難,又是相關時代的圖書簡史,足資參閱。
夫經籍也者,機神之妙旨,聖哲之能事,所以經天地,緯陰陽,正紀綱,
弘道德,顯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獨善,學之者將殖焉,不學者將落焉。大業崇
1
之,則成欽明之德,匹夫克念,則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樹風聲、流顯號、
美教化、移風俗,何莫由乎斯道?故曰:「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
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
2
辭比事,春秋教也。 」遭時制宜,質文叠用,應之以通變,通變之以中庸。中
3
庸則可久,通變則可大,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
4
也。其爲用大矣,隨時之義深矣,言無得而稱焉。故曰:「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5
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今,其斯之謂也。是以大道方行,俯龜象而設卦,後
6
聖有作,仰鳥跡以成文。書契已傳,繩木棄而不用,史官既立,經籍於是興焉。
1 钦明之德,圣王之德。
2 語出禮記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