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和处理 史美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晚近,对能延长QT间期并能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torsade de pointes)的药物十分注意。 几种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沙比利和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因为它们可直接造成心电图异常或产生严重心脏毒性而被撤出市场。 本文评述了可能会引起QT间期延长或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可能的机制和处理原则。对内科医生和药剂师可能会有些帮助。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整个动作电位可分成5个相。 O相:钠通过快速通道快速内流。胞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 1相:快速钠通道关闭,立即开始复极。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主要由Cl-内流所致。 2相:此后复极过程就变得非常缓慢,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为减少,基本上停滞在0mv左右,细胞膜内外侧呈等电位状态。此相所涉及的离子流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K+的缓慢外流和Ca2+的缓慢内流所致。 3相:膜内电位由0mv左右较快地下降到-90mv,膜静息电位确定。完成复极化过程。它是由于K+的快速外流所引起。 4相:是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的时期。4相时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钠钾平衡,因此,4相又称为静息相。 图1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电描记器的波形和间期:图2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电图上的反映。这些波形包括: P波(心房除极化) QRS波群(心室除极化) T波(心室复极化) U波(图中未显示,它沿着T波延长,代表浦肯野纤维复极和心室松弛。)心电图的间期也很重要。PR间期是心房除极化和脉冲从房室接合点传播的时间。 QT间期是心室除极化和随后复极化的时间。 (即是从QRS波群到T波终末的时间间隔) 健康心组织的QT间期是400msec左右;经心率校正的间期称QTc,一般为440msec。 图2 心电图的波形和间期 QT间期延长的易感因素 QT间期延长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和继发性(获得性)两种形式。 原发性QT间期延长包括能产生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的基因突变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原因是钠离子流入太多或钾离子流出不充分,致细胞内阳离子过量并使心室复极延长。这些改变可产生早期后除极化,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继发性(获得性)QT间期延长可由代谢异常(如急性低钾血症)、疾病(如心肌炎、蛛网膜下出血)和药物所引起。当一种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药物给药时,下列易感因素必须考虑: 营养改变(神经性食欲缺乏、饥饿、酒精中毒) 心动过缓(50次/分) 脑血管疾病(颅内和蛛网膜下出血、中风、颅内创伤)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糖尿病 老年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女性 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肥大或扩张) 高血压 低血糖 低温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心肌缺血或梗死 肥胖 中毒(砷、有机磷、神经气体) 垂体功能不足 其中须特别关注二个重要的易感因素: 1、性别:尖端扭转型室速受病人性别的影响特别大。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对离子通道的表达有特殊的调节机制,妇女占所有发生的TdP的2/3。 2、钾通道:钾通道在药物相关QT间期改变中有特殊重要性。HERG是一种蛋白质基因,是快速钾离子通道(Ikr)中的最重要成分。 阻滞Ikr就可使QT间期延长,包括西沙比利、特非那定引起的QT间期延长,都是同Ikr阻滞有关。 同QT间期延长相关的药物 1. 抗心律失常药 1.1 IA型药物:IA型药物包括奎尼丁、丙吡胺和普鲁卡因胺。主要影响钠快速进入心细胞的速率。但也影响外部的钾流,对放慢传导速度和延长不应期起作用。 1.1.1 奎尼丁:本品可使2~6%病人引起晕厥,这可能是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结果。奎尼丁在治疗血浓度或治疗亚血浓度都可能出现晕厥并常发生在治疗早期。因此,奎尼丁在医院里给药时,开始2~4日须严密监护观察。使所发生的55~77%病例能被发现。在治疗开始前,钾镁水平应高于正常值。QTc间期延长是即将发生TdP的一种指示剂,其他更有用的手段是监测明显的U波、期外收缩和在期外收缩后的U波扩大。 奎尼丁致心律失常(28%病人发生TdP)的危险因素有预先存在的QT间期异常,与地高辛或已知能延长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同服、左室功能受损或低钾血症等。 1.1.2 丙吡胺和普鲁卡因胺:此二药TdP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