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学说.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2 3 突触过度修剪:严重程度 1.当青春期突触修剪达30%时,对输入的正确识别率增加。 2.当修剪超过35%时,中脑-皮质通路修剪过多,引起认知障碍。 3.当修剪超过40%时,皮质-边缘通路修剪过多,导致中脑-边缘通路脱抑制兴奋,引起阳性症状。 4.当修剪达65%,中脑-边缘通路也修剪过多,导致阳性症状淡化,幻觉再度减少。 4 五、精神分裂症当前比较公认的 五种病因的 环型假说解读3 氧化应激 病理: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烟、饮酒等均引起氧化应激,增加自由基(过 氧化物、一氧化氮),破坏RNA/DNA,改变基因表达、失活蛋白、过氧化膜脂质、失活或破坏激素和神经递质,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 表现:膜脂质过氧化时,突触内DA和GABA运输减少,中脑-皮质通路或皮质-边缘通路出现障碍,引起阴性症状或阳性症状。自由基影响全身时,倾向发生肥胖、糖尿病等。 体征:自由基引起细胞损害可解释分裂症症状及神经发育异常,如儿童脑区体积缩小、神经网络瓦解和脑室扩大,这些异常可通过“修剪”所恶化,出现病前功能异常,儿童精神运动性和神经心理发生损害。 五、精神分裂症当前比较公认的 五种病因的 环型假说解读4 结果 必须脂肪酸不足 导致脑发育突触功能不足 由于膜脂质过氧化,引起膜脂质结合的必须脂肪酸不足 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不足 影响中脑-皮质通路时 影响皮质-边缘通路时 五、精神分裂症当前比较公认的 五种病因的 环型假说解读5 第一代 第二代 阻断DA-D2受体发挥治疗效应。 阻断中脑-边缘通路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2受体引起EPS。 阻断下丘脑-漏斗通路D2受体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不仅阻断D2受体,且阻断5-HT2A受体。故治疗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副作用少。 临床药物验证 五、精神分裂症当前比较公认的 五种病因的 环型假说解读6 六、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药物治疗原理 治疗原理 (一)治疗机制 1.三抗治疗机制 2.三拟治疗机制 (二)生化作用机制 1.机制简单的三种药物 2.机制复杂的三种药物 3.机制特殊的三种药物 (三)抗氧化应激 (四)药物分类 1.典型与非典型 2.简药与繁药 六、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药物治疗原理 (一)治疗机制 1 2 3 抗DA-D2受体:典型与非典型均阻断,改善阳性症状、唤醒和激越,但DA水平升高原因未去除,故需维持。 抗α1肾上腺素受体: 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抗α1受体,抑制中脑-边缘通路,抗阳性症状、唤醒和激越。同时抗α1有镇静效应,比非镇静性药物更好改善唤醒和激越。 抗5-HT2A受体: 非典型药物阻断中脑-皮质通路突触前膜5-HT2A受体,引起DA脱抑制释放,激动后膜D1受体,改善阴性、认知和心境症状,若通路损害严重或前额皮质D1受体破坏过多,则改善差。 三抗 机制 LOGO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学说 ------环型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学说 ---环型假说 学习 内容 一、精神分裂症概念及病因的演变 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原理-环型假说 三、精神分裂症三种病程的环型假说解读 四、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的环型假说解读 五、精神分裂症当前比较公认的五种病因 六、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药物治疗原理 一、精神分裂症概念及病因的演变 概 念 的演变 Bleuler在1911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认为是“综合征”或“一组疾病”;但仍以独立的疾病单元看待 视为“内因性精神病”或“官能性精神病”,病因不明 Kraepelin1896年提出“早发性痴呆”的概念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 被称为“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 他以临床观察为基础,以病因学为根据,提出了疾病分类学原则。他总结了前人的观察研究的成果,确定了早发性痴呆及躁狂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痴呆的区别,从临床和病理解剖的观点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为以后的生物精神病学奠定了基础。 瑞士的精神病学家布鲁勒尔(Bleuler,1857-1939)在1911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病名,取代了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迄今已为世界精神病学界所接受。 一、精神分裂症概念及病因的演变 上世纪50年代氯丙嗪偶然应用,依据事实证据提出DA 亢进假说,后修订为皮层及皮层下DA不平衡假说 上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在病因学 方面可以肯定部分精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