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学习课件第十七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ppt

课件:学习课件第十七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学习课件第十七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ppt

* * * 第十四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引起临床症状发作的一种慢性疾病。 特点:突发、短暂、反复发作(运动、感觉、意识、 精神等脑功能紊乱) 原发性:与遗传因素相关(病因未明) 继发性:脑瘤、脑寄生虫、脑血管畸形、脑外伤等所致。这种病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往往很容易发现 要 点:脑部存在病灶,异常高频放电,病灶所处部位,放电侵犯区域大小,决定临床发作类型及症状轻重。 第一节 抗癫痫药 正常脑细胞 异常高频放电 病灶 药物作用 抑制放电 稳定膜、抑制放电扩散(主要的) 部分性发作:是由一侧皮层的某一局部病变所引起。60% (1)单纯部分性发作:又称局灶性癫痫。多无意识障碍,表现为局部肢体的运动或感觉异常。 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或面部的痉挛或强直,痉挛仅局限于某一部位,常见有手指(拇指多见)、口角或足部; 感觉障碍:幻嗅(闻到尸臭,霉变的气味),幻听(听到模糊或清晰的言语声、音乐声或难听的噪声),幻觉(系运动性幻觉,旋转感、摇晃感等) 癫痫发作的分型十分复杂,临床常见的类型有: (2)复杂部分性发作: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意识障碍。 表现为突然冲动性精神失常,无意识的行为和动作(自动症),如咀嚼、咂嘴、拍手、摇晃身体以及开关抽屉、搬动物品等,还有短暂的情绪和知觉变化,如恐惧、幻听、幻视、遗忘事物等。有的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无目的地外出,爬墙跳楼及神游等,一次发作持续数分钟甚至数日,事后不能回忆。不伴有抽搐。 全身性发作 :两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所引起,有意识障碍。40% (1)强直-阵挛发作:又称大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和全身强直性痉挛,继而转为阵挛性抽搐,倒地,口吐白沫,伴有尖叫声,持续数分钟。随后意识恢复或进入沉睡状态。 (2)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持续,反复抽搐,持续昏迷,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 (3)失神发作:有典型性与非典型性之分。典型性又称小发作,多见儿童,表现为短暂的突然意识丧失,呆立直视,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或继续进行发作前的简单活动。发作持续数秒突然停止,清醒后对发作无记忆。不伴有抽搐。失神性发作对药物的反应与其它型明显不同。 (4)肌阵挛发作:突然、短暂、快速的肌肉阵挛性抽搐,可能遍及全身,也可能限于面部、躯干或肢体。 .        癫痫发作的类型     分类          主要特点 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    有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无意识障碍  复杂部分性发作    出现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等  继发性全身发作    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性发作 全身性发作  大发作(危险!) 全身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 (强直-痉挛性发作)  小发作(失神发作) 典型发作/非典型发作,突然知觉丧失,动作中断  癫痫持续状态(凶险!)反复或持续发作30分钟以上,意识丧失 其他    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不能分类的发作 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发展较慢 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 1938年发现苯妥英钠 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 近20余年,合成了很多新的药物,停留在对症治疗水平。 抗癫痫药的发展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 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 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以遏制异常放电向周围组织的扩散。 上述效应的基础可能与增强脑内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有关,如苯二氮类和苯巴比妥,也可能与干扰Na+、Ca2+等阳离子通道有关,如苯妥英钠。 苯妥英纳(phenytoin sodium,PHT;) 又名大仑丁,(dilantin)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缓慢、不规则,6~10天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20μg/ml),注意更换药物时要有一个交替期 2.个体差异大,t1/2可延长至20~60小时,且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比例地迅速升高,容易出现毒性反应,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最好做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做到剂量个体化。 1、膜稳定作用 主要 降低细胞膜对钠和钙离子的通透性,产生细胞膜稳定作用。阻止病灶放电向正常组织扩散。对持续高频放电↓,对正常低频放电影响不大 2、间接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 神经未梢对GABA的摄取↓,GABA受体数目↑,使Cl-内流↑→超极化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1、癫痫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效好(首选) ①强直-阵挛发作:由于口服起效缓慢,常用苯巴比妥等作用较快的药物控制病情,然后改用本药,并逐渐撤除前用药物,不宜长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