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 一、荒漠化的概念 二、荒漠化在全球及我国的分布 三、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 ,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 人们的生存环境。 日渐丧失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沙漠(荒漠) 过度带 农耕(牧)区 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 1.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耕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牧区:减少水井; 干旱的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洲地区 前沿地带 外围沙漠边缘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缺水源地区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建防护林带 乳化沥青固沙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整治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设置沙障) 植树造林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柽柳 狼尾草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设置沙障——草方格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于防治荒漠化 1.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干旱(位置地形) 气候异常(全球气候变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恳 2.主 要 表 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3.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 1.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耕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牧区:减少水井; 干旱的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 * 沙尘暴推毁村庄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 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一个过程。 一、世界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亚、中亚、南亚、前苏联亚洲部分、中国西北地区(18个省市区,沙尘暴天气就是典型的例证)、非洲北部、非洲南部、南美洲西海岸和南部内陆地区、北美洲美国西部、澳大利亚西部南部东部和内陆地区。 世界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南极洲除外) 世界主要荒漠化地区分布图 二、了解西北地区和荒漠化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发生过程 土地荒芜 干 旱 土地缺水 植物稀少 土壤受到侵蚀 (风沙、暴雨) 土壤养分流失 土壤丧失肥力 最终失去生产力 荒漠景观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 地区及一些 地区的 土地退化。 2.影响因素: 等自然因素与 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 退化、草地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土地 沙漠化、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 半湿润 气候变异 人类过度 耕地 林地 石质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 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了解石质荒漠化 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