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李玮 一、生平简介 陶行知(1891.--1946.),汉族,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 (一)环境--产生陶行知的时代背景 陶行知投身教育,与他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国门,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他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使陶行知更深地认识到祖国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病,并立志去改造。 他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重重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热切地希望祖国能够尽快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早日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二)遗传--敏而好学,少年壮志 陶行知的父亲(名位朝,字槐卿)靠教书为生,母亲曹翠(Lè)接管了祖上的一爿酱园,后因社会经济萧条而破产倒闭。 由于有自小聪敏好学,陶行知6岁开蒙。 15岁时,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 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他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三)求学经历 1.专业选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 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 他更加自觉而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 读大学期间,在他倡导并主编中文版校刊《金陵光》上,他写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趣话:名字来历 他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 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2.出国留学,学成归国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 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因为他认识到学市政只能做官,不能救国。    1917年毕业后,他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神圣之路。 他在归国时乘坐的船上,与同学们畅谈自己今后的抱负,豪迈地说:“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二、发宏愿,脚踏实地办教育 (一)开展平民教育运动    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教育理想    反对鼓吹“劳心者治人”而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传统。 他虽是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却脱下西服,穿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并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 –新教育精神   (二)创办“小庄”,践行理想 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还改地名为“晓庄”,取日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